《子宫内膜浆液性癌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要点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USC)既往命名为子宫乳头状浆液性癌(UPSC),最早由 Hendrickson等于1982年报道。1983年Bokhman在此基础上将子宫内膜癌(EC)分为型(雌激素依赖型)和型(非雌激素依赖型),并将 USC 归属于型 EC。USC
的发病例数仅占EC 的 10%,死亡例数却占 EC 的 39%。USC
组织发生来源于米勒管,形态学特征与输卵管-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相似,具有高度侵袭性,早期即向深肌层浸润、淋巴脉管腔隙侵犯、淋巴结转移及子宫外播散,致使确诊时多为晚期,复发率高,预后不良。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第 4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正式将其命名为USC,其目录及疾病编码(浆液性癌NOS:8441/3)在第 5 版中亦未有改动。
1 发病高危因素
与型EC不同,USC几乎均发生于绝经后,发病年龄为65~72岁,与雌激素无关,很少合并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绝经延迟等高危因素,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抑癌基因p53突变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HER2)过表达有关。
2 临床表现
USC多见于绝经后萎缩性或静止期子宫内膜,大多表现为绝经后阴道出血、异常阴道排液、腹痛、盆腔包块,晚期患者可表现为下腹及腰骶部疼痛、腹腔积液等,个别患者可无症状。无症状USC 患者可表现为常规体检时宫颈细胞学异常。
3 病理特征
3.1 组织病理学特征
综上所述,USC与型EC在发病高危因素、癌前病变、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面均有较大差异(表2)
3.2 USC的分子分型特征
推荐意见: EmGD是USC的癌前病变,p53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分子分型中的高拷贝数型USC占大多数,推荐USC常规进行分子分型检测。(推荐级别:1类)
4 诊断
4.1 影像学诊断
推荐意见: USC多发生于绝经后萎缩性子宫内膜,经阴道超声评估是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对于确诊后的USC,推荐增强盆腹腔MRI、CT或PET-CT检查。(推荐级别:1类)
4.2 子宫内膜活检
推荐意见: USC的诊断包括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吸取活检、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活检。当子宫内膜吸取活检和诊断性刮宫结果阴性而不能排除恶性病变可能时,推荐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活检或病灶切除,但需注意低压膨宫(≤75mmHg)。(推荐级别:2A类)
4.3 肿瘤标志物
推荐意见: USC生物学行为与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相似,具有高度侵袭性,早期即可发生子宫外转移,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推荐行
CA125、HE4检测,协助USC的全面评估和动态监测。(推荐级别:2A类)
4.4 分期
5 治疗
5.1 手术治疗
推荐意见: 早期 USC推荐同卵巢浆液性癌的全面分期手术,SLN示踪技术是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的可替代方案,晚期患者推荐尽可能达到R0切除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晚期可行先期化疗联合IDS。(推荐级别:1类)
5.2 术后辅助治疗
目前对放化疗的联合辅助治疗模式尚无一致意见。
5.3 各期USC的辅助治疗
5.3.1
A期
推荐意见: 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膜,术后子宫内膜无病灶残留者充分知情同意后可观察,侵犯浅肌层推荐术后辅助放化疗,需要重视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阳性患者的管理。(推荐级别:1类)
5.3.2
B~期
推荐意见:
FIGO分期为B~期的USC患者术后均推荐联合全身化疗±盆腔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推荐“三明治”疗法,即术后进行2~3个周期的紫杉醇类+铂类化疗后补充放疗,放疗结束后再进行3个周期化疗。(推荐级别:1类)
5.3.3
~期
推荐意见:
推荐FIGO分期为期的USC患者术后选择联合全身化疗+盆腔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酌情放疗增敏,期患者术后接受全身化疗。(推荐级别:1类)
5.4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
5.4.1
抗
HER2治疗
5.4.2
免疫治疗
5.4.3
其他靶向治疗
推荐意见:
推荐卡铂/紫杉醇/曲妥珠单抗用于HER2过表达的晚期或复发性 USC 患者(推荐级别:2B 类)。抗血管生成药物、ADC和PI3K/AKT/MTOR 抑制剂、WEE1抑制剂等在持续性或复发性患者临床试验中初见成效,可酌情推荐。(推荐级别:2B类)
5.5 复发性USC的治疗
5.5.1
孤立性病灶
5.5.2
播散性病灶
推荐意见:
推荐复发性USC完善分子分型或基因检测后予MDT模式制订诊疗策略(推荐级别:2B 类)。推荐复发性/进展性USC选择包括化疗和(或)靶向药物和(或)免疫治疗等全身治疗,并鼓励积极参与临床试验(推荐级别:2A类)。
6 随访
大多数复发发生在主要治疗结束后的两三年内,建议治疗结束后前3年每3~6个月进行一次胸部/腹部/盆腔的CT或MRI影像学检查,接下来的2年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根据症状或体格检查发现疑似复发或转移,建议进行腹部/盆腔CT和(或)胸部 CT。对可能适合手术或局部治疗的患者进行PET-CT评估。肿瘤标志物CA125、HE4在预测肿瘤复发方面也有一定的有效性。
7 小结
本共识旨在为USC的临床诊疗提出指导性建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不同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以及资源制订合适的诊治方案,本共识不排除其他干预措施的合理性。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子宫内膜浆液性癌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 年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癌症进展》2022年第9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2.7.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