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营养诊疗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7-13 08:18:21)
标签:
肿瘤患者食欲下降营养诊疗 |
《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营养诊疗专家共识》(2022)要点
1 背景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 1930万例,死亡病例近1000万例,其中我国恶性肿瘤的新增病例与死亡人数位居世界首位。肿瘤患者在病程进展过程中,常因为疾病本身与抗肿瘤治疗导致食欲下降,且其在肿瘤不同时期的发生率不同。据统计,厌食在新诊断的肿瘤患者中发生率约为50%,在晚期患者中可达 26.8%~57.9%。 食欲下降导致的营养摄入不足可引起营养不良与恶液质,导致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及疗效下降,进一步影响临床结局。研究显示,有10%~20%的肿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为营养不良。 然而,仅有30%~60%伴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接受了营养干预,包括口服营养补充(ONS)、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2
2.1
食欲下降是饥饿感减退或丧失、早饱,或主观意愿上进食部分改变或完全丧失。进食障碍是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随显著的体重改变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
合征,神经性厌食症属于进食障碍的一种。 厌食症指无论体重是否减少,患者出现食欲减退的一种病理表现。 为表述方便,本共识将食欲下降、进食障碍、厌食症统一表述为食欲下降。
2.2
肿瘤相关性厌食症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厌食症与继发性厌食症。 原发性厌食症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结果显示其可能与肿瘤细胞诱导机体释放的某些活性因子相关,如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2.3
3
3.1
但目前尚无评估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金标准,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问卷法、生物标志物法、膳食模式法等, 通常采用问卷法对其进行定量评价。
3.1.1
3.1.2
3.1.3
3.1.4
3.2
目前推荐用于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的工具主要包括: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患者主观整体评估(PG-SGA)。 通过进一步的综合测定(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能耗水平、代谢状况、器官功能、人体组成成分分析、心理状况等),甄别患者营养不良的类型与原因,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治疗。
3.3
3.3.1
3.3.2
3.3.3
4
4.1
由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食欲下降和多因素所致的营养不良,而食欲下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与不良预后相关,营养治疗应作为肿瘤治疗的基础手段,以解决患者食欲下降导致的摄食量不足,维持肌肉质量和身体功能。
肿瘤患者的能量需求可采用间接能量测定法或估算法计算。推荐给予非肥胖肿瘤患者与健康者相似的能量目标需要量,即25~30 kcal/(kg·d),并综合参考患者体温系数、应激系数和活动系数,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能量需求[32]。 在非荷瘤状态下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为:碳水化合物50%~55%,脂肪25%~30%,蛋白质15%~20%。 在荷瘤状态下可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
对于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营养治疗应遵循阶梯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评估严重营养不良或持续性进食过少者,建议缓慢增加营养补充(ONS、肠内或肠外),并采取额外的措施以防止发生再喂养综合征。
4.2
4.2.1
4.2.2
4.2.2.1
4.2.2.3
4.2.2.4
4.2.3
4.2.3.1
4.2.3.2
4.2.4
4.2.5
5
食欲下降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易引起营养不良和恶液质,影响肿瘤的治疗以及预后。 建议常规实施食欲评价、营养筛查与营养评估,尽早发现患者营养风险并给予营养治疗(A,强推荐)。
对于存在营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高风险的放化疗及围手术期肿瘤患者,营养治疗应遵循阶梯原则(A,强推荐)。
为保证充足能量,非肥胖肿瘤患者推荐能量摄入量为25~30kcal/(kg·d),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年龄、体力活动、应激系数等)进行适当调整(B,强推荐)。
对于食欲下降的肿瘤患者,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1.0~2.0g/(kg·d)(B,强推荐)。
对于食欲下降的肿瘤患者,可适当提高脂肪供能比例,增加能量密度(C,弱推荐)。
针对肿瘤患者厌食症状进行相应饮食调整,有助于增强患者食欲,增加营养摄入,提高生活质量(B,强推荐)。
若患者经口摄入不足,但消化道功能正常或具有部分消化道功能,鼓励使用ONS(A,强推荐)。
富含免疫营养素的肠内营养制剂或FSMP或可帮助改善食欲,保持或增加瘦体组织与体重(B,弱推荐)。
食欲下降的肿瘤患者应常规接受营养教育,以维持健康饮食习惯和良好生活习惯(A,强推荐)。
食欲下降的肿瘤患者,应鼓励其通过运动来维持和改善食欲,并根据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增减运动强度(A,强推荐)。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肿瘤患者食欲下降的营养诊疗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2年第3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