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6-01 09:27:43)
标签:
居民肥胖防治 |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
引 言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部分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中国居民总死亡人数的近90%,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而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前,中国50%以上的成年人和约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在部分城市中,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40%。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超重率、肥胖率,以及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迅速攀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肥胖问题愈加凸显。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与肥胖防控相关的政策策略,但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1
1.1
当前,肥胖已经成为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居民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超重/肥胖人数不断增加。
1.2
肥胖已被WHO认定为疾病。肥胖也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及部分肿瘤等多种慢性病的风险,肥胖也可导致社会和心理问题,增加居民卫生保健服务成本,造成医疗卫生体系的负担加重。
1.3 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工作
过去20年间,中国在肥胖防控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发布了与肥胖预防和控制相关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和指南。
1.4
目前,中国的肥胖防控工作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
(1)居民普遍对于肥胖危害的认识不足,肥胖防治措施不当,健康素养基础薄弱,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不足,公众健康素养亟待加强。
(2)中国肥胖问题严重,部分医疗卫生人员肥胖防控相关知识储备和更新不够,亟需修订完善超重和肥胖的定义、诊断、预防和治疗的规范和标准,并及时推广,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
(3)对于影响超重和肥胖的诸多因素,目前尚需在中国人群中开展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厘清各种危险因素与肥胖发生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以精准指导未来肥胖防控工作。
(4)中国肥胖防控工作的许多政策建议的主要依据来自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尚缺乏支持肥胖防控政策制定与实施的中国实证研究证据,因而,中国亟待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以制定适合中国人的肥胖防控政策,针对肥胖群体和个体确定适合的系统管理和干预措施。
(5)在体质量管理过程中,中国尚缺乏利用新型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肥胖干预、监测评估的方法和应用。
(6)肥胖的治疗和预防需要健全的社会支持,但中国目前尚缺乏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肥胖防控合作机制,各 方职责不明确, 监测和监管制度不完善。
(7)中国关于肥胖的防控政策体系尚不完善,例如医疗政策滞后,肥胖未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慢性病,未被正式纳入国家三级医疗体系,缺少全面科学的防治指南;食品市场调控政策尚未完善;无统一的学校饮食政策等。
2
2.1
2.1.1
2.1.2
2.1.3
2.1.4
2.1.5
2.2
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中主要是使用BMI诊断超重/肥胖,使用腰围诊断中心型肥胖见表1~3。中国目前建议使用 BMI≥24.0kg/m2和≥28.0kg/m2分别诊断成人超重(24.0kg/m2≤BMI<28.0kg/m2)和肥胖(BMI≥28.0kg/m2),采用腰围男性≥90.0cm、女性≥85.0cm诊断成人中心型肥胖,见表1。
3
3.1
3.1.1
3.1.2
3.1.3
3.1.4
3.1.5
3.2
3.3
3.3.1
3.3.2
4
4.1
4.2
4.2.1
4.2.2
4.2.3
4.3
肥胖的有效预防需得到政府、家庭、学校及社区等社会支持。
5
5.1
5.2
5.3
是指对超重/肥胖者实施多种生活方式策略,主要包含营养、运动和行为方式干预等。
5.3.1
5.3.2
5.3.3
5.4
5.5
手术治疗是针对重症肥胖的治疗手段。2019年发布的 《中国减重手术指南》(针对成年患者)推荐当 BMI≥37.5kg/m2 时建议采取手术(32.5≤BMI<37.5)kg/m2 时推荐手术治疗(27.5≤BMI<32.5)kg/m2,经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体质量难以控制,且至少伴有两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肥胖相关并发症时,也推荐手术治疗。
现行的减重代谢手术主要包括袖状胃切除术(SG)、Rounx-en-Y胃旁路术(RYGB)或联合术式等。目前,中国普遍采用SG和RYGB两种术式,都能实现显著的体质量减轻和2型糖尿病缓解,BMI通常在术后1年时达到稳定水平,平均下降8.78kg/m2,术后1年糖尿病的缓解率达73.5%。SG胃肠道并发症、不良反应及贫血等远期营养不良等较RYGB更少。手术主要适用于成人或16岁以上重度肥胖个体,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多维度评估,术后要坚持长期随访,继续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管理,代谢手术的疗效可长期维持。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代谢手术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支出。
5.6
5.7
超重、肥胖或减重失败等经历会带来自卑、自责等负面心理感受,易诱发焦虑、抑郁障碍等精神异常,会进一步加重肥胖患者的过量进食行为。在肥胖治疗中应包括心理疏导和支持以及对相关精神疾患 (如焦虑、抑郁等)的针对性治疗。
5.8
中国今后需加强精准营养在肥胖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6
肥胖是一个复杂系统问题,中国肥胖问题是由多层次、多方面的政策、环境、经济、社会和行为因素共同驱动的。普遍认为,肥胖防控应针对肥胖问题的所有层面,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
附录1.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制定方法
附录2. 《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旨在回答的主要问题
附录3. 肥胖防控及有效政策措施的重要性
附录4. 全生命周期肥胖预防措施
附录6. 健康体质量管理及肥胖防控的膳食建议
附录7. 中国肥胖防治行动建议15条 (2022年)
附录8. 促进中国居民健康体质量管理和肥胖防控工作的针对主要相关机构和个人的行动建议
附录9. 《中国肥胖防控倡议书》(2021年,西安)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居民肥胖防治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2年第5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