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73.《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2022)要点

(2022-05-23 17:01:56)
标签:

乳腺癌筛查

早期诊断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2022要点

 

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新增癌症人数共计1 929万人,其中乳腺癌新增患者数达226万,位居肿瘤的第一位。在中国,乳腺癌亦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数约为41.6万,占全球病例数的18.4%,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36.1/10万人和8.8/10万人。城乡和地区间存在差异是中国乳腺癌流行的显著特点,这与经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也可能受到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筛查、诊断的普及程度的影响。

  在人群中开展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促进早期治疗,增加治疗成功的机会,从而降低死亡率。

1  指南制定方法

2  指南推荐意见总结

《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遴选了30个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相关问题,形成以下推荐意见和专家共识(表3)。

2.1  筛查

筛查部分共包括8条推荐意见和5条专家共识。

  推荐40岁~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人群接受乳腺X线摄影筛查(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筛查适宜频率为每21次。

 

3  推荐意见总结

1.  筛查

乳腺癌筛查的组织

对无症状女性行乳腺X线摄影筛查,推荐有组织的群体筛查、而非机会性筛查(中等质量证据)

乳腺X线摄影在群体筛查中的应用

推荐4049岁女性使用乳腺X线摄影进行乳腺癌筛查(中等质量证据),建议每21(极低质量证据*

*:该年龄段女性行乳腺癌筛查时,每2年接受1次乳腺X线摄影检查与每年1次、每31次比较,具备一定优势;每年1次与每31次比较,具备一定优势

推荐5069岁女性使用乳腺X线摄影进行乳腺癌筛查(中等质量证据),建议每21 (低质量证据*

*:该年龄段女性行乳腺癌筛查时,每2年接受1次乳腺X线摄影检查与每31次比较,具备一定优势;每年1次与每31次比较,具备一定优势

7074岁女性使用或不使用乳腺X线摄影行乳腺癌筛查均可(中等质量证据),如接受筛查,建议每2年或每31(极低质量证据*)。

*:该年龄段女性行乳腺癌筛查时,每2年接受1次乳腺X线摄影检查与每年1次、每31次比较,具备一定优势;每31次与每年1次比较,具备一定优势

建议在乳腺X线摄影筛查中进行双盲阅片,两次判读结果不一致时使用共识法*或仲裁法**判定筛查结果(中等质量证据)

*:共识法,出现不一致的结果时,需要两名放射专家讨论针对筛查结果形成一致的意见

**:仲裁法,需要第3名专家参与仲裁,最终判定筛查结果

乳腺组织致密的女性的筛查

对无症状且首次乳腺X线摄影提示乳腺组织致密的女性

推荐在乳腺X线摄影筛查的基础上增加超声筛查(低质量证据)

乳腺X线摄影,可使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成像(DBT)或常规乳腺X线摄影筛查(低质量证据)

不推荐在乳腺X线摄影的基础上增加MRI(极低质量证据)

超声用于筛查(专家共识)

建议在有组织的乳腺癌筛查项目中,采用超声检查与乳腺X线摄影筛查结合的筛查方式

建议在年轻女性或者乳腺组织致密的女性群体中,采用超声筛查

建议在乳腺X线摄影筛查不可行的情况下,采用超声筛查

建议具有一般风险的女性可每21次接受超声筛查,具有高危风险的女性,可每年1次接受超声筛查

高危对象的筛查(专家共识)

建议对乳腺癌高危对象提前进行机会性筛查(<40岁),建议筛查频率为每年1次[高危人群,是指具有遗传性易感性(BRCA1BRCA2突变),以及具有生育相关的高危因素者]

 

筛查手段包括每612个月1次临床乳腺体检和超声筛查,每年1次乳腺X线摄影筛查;在缺乏乳腺X线摄影筛查相关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地区,也可以单独应用超声进行筛查;在具有相关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条件下,必要时也可以选用MRI等影像学手段

2.  诊断

乳腺癌诊断

乳腺X线摄影筛查可疑而被召回的女性,建议使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成像进行乳腺癌诊断(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使用空芯针活检对乳腺X线摄影筛查显示有可疑乳腺病变(肿块、不对称、钙化、结构扭曲)的女性行乳腺癌诊断(中等质量证据)

推荐使用立体定向或断层合成成像导引的空芯针活检对乳腺X线摄影筛查显示有可疑钙化的女性行乳腺癌诊断(低质量证据)

建议对高度可疑为乳腺癌的女性,在对临床不可触及病灶行空芯针活检或真空辅助穿刺活检为手术治疗做准备时,可在穿刺活检后置入乳腺组织定位标记夹(极低质量证据)

分期检查

在无转移症状的临床期乳腺癌女性患者中,不推荐在常规检查*基础上额外采用分期检查**(低质量证据)

*:超声和胸片等已经常规开展的低成本检查项目,可以根据临床需要实施

**:不建议常规对这些女性患者开展全面的包括MRI18F-FDG PET/CT等花费较高的检查项目的分期检查

在无转移症状的临床期乳腺癌女性患者中,建议可常规采用分期检查(低质量证据)

在无转移症状的临床期乳腺癌女性患者中,应当行常规分期检查(中等质量证据)

可以在分期检查中行18F-FDG PET/CT检查(低质量证据)。

激素受体阳性阈值

在给予患有浸润性乳腺癌的女性患者行内分泌疗法时

建议可使用ER阳性细胞百分比≥1%作为阈值(极低质量证据)

建议可使用PR阳性细胞百分比≥1%作为阈值(极低质量证据)

多基因检测

对于激素受体阳性、HER2 阴性、淋巴结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

建议可使用Oncotype DX 21基因复发评分指导化疗决策(极低质量证据)

建议可使用MammaPrint 70基因检测指导高临床风险的患者的化疗决策(低质量证据)

不推荐使用MammaPrint 70基因检测指导低临床风险的患者的化疗决策(低质量证据)

3.  沟通与培训

邀请参与筛查

a. 在邀请无症状的具有普通风险的女性参与有组织的乳腺癌筛查时

推荐使用信件邀请函(中等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自动电话呼叫或信件邀请函邀请(中等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电子邮件或信件邀请函邀请(低质量证据)

b. 在信件邀请函的基础上可以配合使用以下方式

推荐使用信件邀请函加手机短信(高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信件邀请函加电话提醒(中等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信件邀请函加自动电话呼叫邀请(极低质量证据)

   不建议使用信件邀请函加人工电话呼叫邀请(极低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信件邀请函加书面提醒邀请(中等质量证据)

不建议使用信件邀请函加面对面沟通邀请(低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含有获益和损害说明的决策辅助的信件邀请函(vs 仅使用普通信件邀请函)(中等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具有固定的预约筛查时间的信件邀请函(vs 仅使用普通信件邀请函)(中等质量证据)

不建议使用附全科医生签名的信件邀请函邀请(vs 仅使用普通信件邀请函)(低质量证据)

 

c. 在邀请无症状的具有普通风险的女性参加下一轮的有组织的乳腺癌筛查时:

推荐使用信件邀请函(中等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信件邀请函加电话提醒(中等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信件邀请函加书面提醒(中等质量证据)

不建议使用信件邀请函加面对面沟通(低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具有固定的预约筛查时间的信件邀请函(中等质量证据)

 

不建议使用附全科医生签名的信件邀请函邀请(高质量证据)

d. 在邀请接受筛查的女性接受进一步诊断评估时,建议使用信件邀请函加电话提醒来邀请女性(中等质量证据)

弱势女性群体的邀请

在邀请弱势女性群体进行乳腺癌筛查时,建议使用目标性沟通*或针对性沟通**策略

建议使用一般性沟通策略或针对性沟通策略邀请(中等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目标性沟通策略(低质量证据)

建议使用目标性沟通或针对性沟通策略邀请(极低质量证据)

*: 目标性沟通是根据人口亚组的共同特征定制信息,例如生活方式因素、城市流动人口或农村户籍人口等

**: 针对性沟通是将信息与个体特征相适应,更加个体化,更加量体裁衣适合个体特征

 

在邀请普通话不流利的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时,建议可使用目标性沟通策略(极低质量证据)

在邀请智力障碍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时,建议可使用目标性沟通策略(相较一般性沟通策略)

阴性结果通知

在告知接受筛查的女性阴性筛查结果时

建议使用信件通知(极低质量证据)

不建议使用当面通知(vs 信件通知)(极低质量证据)

不建议使用电话告知(极低质量证据)

人员经验与培训

建议在乳腺X线摄影筛查项目中,根据阅片数量对阅片专家经验做出要求(极低质量证据)

建议向接触乳腺癌筛查女性的医护人员提供沟通技能培训(极低质量证据)

 

考虑到超声检查在中国临床实践中的可及性以及相对低廉的成本,建议联合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检查开展筛查;而对于乳腺组织致密的女性群体,推荐联合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低质量证据,强推荐)。

  推荐通过工作单位、社区等渠道开展有组织的群体筛查(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

2.2  诊断

诊断部分共包括13条推荐意见,涉及筛查结果异常女性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确诊乳腺癌女性的分期判定、激素受体和复发风险基因检测。

  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应重点考虑结果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根据准确的诊断结果进行早期治疗干预的效果。对于筛查结果可疑而召回接受进一步诊断的女性,基于较高的准确率,建议可结合使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成像(DBT)进行乳腺病变的诊断。如果有需要进行乳腺组织活检,推荐选用穿刺活检(真空辅助穿刺活检或空芯针活检)(中等质量证据,强推荐),其中乳腺X线摄影筛查显示有可疑钙化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或断层合成成像导引的穿刺活检,以提高结果准确率。

  对于无转移症状的乳腺癌女性患者,分期检查可根据临床分期来选择。

  在病理学检查与基因检测方面,建议可根据雌激素受体或者孕激素受体阳性细胞百分比≥1%的阈值作为行内分泌疗法的治疗依据。

2.3  沟通与培训

本指南还首次在中国考虑了筛查与诊断过程中医疗机构和筛查组织方与目标女性群体的沟通,共形成了29条推荐意见。

  为提高女性群体的筛查参与率,推荐向目标群体发送信件邀请函或者电子邮件的形式来邀请女性参与筛查或下一轮的筛查和诊断(中等到高质量证据,强推荐),并建议在此基础上,可采用手机短信(或者微信)、自动电话呼叫、书面提醒等方式来对受邀女性予以提醒。而在邀请社会弱势群体女性参与筛查时,可以采用针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目标性沟通策略,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针对弱势个体的特殊的沟通策略来邀请。

2.4  推荐意见的影响因素

除了证据提示的干预措施能够导致的利与弊之外,本指南推荐意见的形成还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中国女性价值观念,以及干预措施在中国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指南专家组认为,中国女性更看重筛查与早期诊断的获益,愿意接受潜在的风险。例如,中国女性更看重筛查的获益,可接受筛查导致的不适、疼痛和可能的假阳性以及过度诊断等。

干预措施在中国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也是影响推荐意见的主要因素。

3  总结

本指南基于全球证据,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遴选了乳腺癌筛查和诊断相关问题制定推荐意见。需要指出的是,乳腺癌筛查效果与筛查技术和普及程度密切相关。在推广人群乳腺癌筛查中,制定和实施筛查技术指南,推动和普及高质量的筛查工作非常重要。

3.1  实施指南所需要的条件

3.2  基层可替代的筛查手段

3.3  政策和策略建议

  本工作组专家建议,组织中国乳腺癌筛查相关专业的专家和熟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治专家,构建乳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包括但不限于:X线摄影的拍摄,X线摄影的阅片、审核和报告,超声检查操作,超声检查报告,高危人群标准,筛查对象召回标准,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成像操作和报告,乳腺组织活检操作和报告,乳腺筛查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筛查知情同意沟通的方法和核心内容等。此外,工作组建议基于上述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相应的国家、省、地方质量控制专家队伍,构建质量检查标准和指标体系,供各地开展乳腺癌筛查项目作为技术参考,并推荐纳入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乳腺癌筛查项目考核的依据。

3.4  进一步研究方向

  根据本指南形成过程中对现有证据的评估,建议应在中国人群中开展系统性研究,提供高质量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手持超声诊断仪用于筛查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研究、中国不同资源地区的乳腺癌筛查组织方式、中国高风险人群的适宜筛查和诊断方式、不同筛查策略的成本效果和中国各个地区女性的筛查和诊断偏好等,填补相关医学科研空白,使得乳腺癌筛查的技术和实施更为精细化和精准化,为今后的乳腺癌筛查相关卫生战略决策、技术指南制定、具体实践提供可靠依据。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乳腺癌筛查与早期诊断指南》(2022)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国癌症杂志》2022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2.5.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