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专家共识(2022修订版)》要点
(2022-05-19 12:10: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专家共识(2022修订版)》要点
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流程中国专家共识》在疫情暴发初期发布,指引全国胸痛中心及时调整救治策略,兼顾疫情防控和急性高危胸痛疾病的规范救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本共识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运工作方案(第二版)》和《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等法规性文件,由于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不同,各胸痛中心单位的医疗资源配置和协调机制也有差别,本共识所制定的相关建议为原则性指引,各胸痛中心单位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的感染控制政策和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平衡感染控制与胸痛疾病救治需要的原则下,制订适合本地区、本医院的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同时要遵循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树立“流程即法规”的意识,坚持不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的胸痛疾病救治工作。
更新重点
1. 由于病毒变异、疫苗接种等因素影响,新冠病毒感染导致肺炎的病例大大减少,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本共识不再强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改为新冠病毒感染(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及疑似病例、核酸阳性病例)。
2. 鉴于当前全国多地出现疫情波动,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调整了流行病学筛查的基本内容,同时增加了健康码及行程码查询。
3. 根据国家发布的疫情风险等级将不同地区划分为新冠病毒疫情高、中、低风险地区及无疫情地区。中高风险地区的界定以国家或当地政府的发布为准,所有封控区、管控区及防范区均执行中高风险地区诊疗流程。未被列入中高风险地区属于低风险地区,其中过去连续28d内无新增本土或输入性病例及需要进行排查的密接/次密接者的地区可以按照无疫情地区对待,建议执行胸痛中心的常规诊疗流程。
4. 关于疫情地区新冠病毒感染的排除条件,依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临床实践进行了更新,不再要求胸部CT扫描和血液淋巴细胞比例降低等诊断条件,强调核酸检测的地位,有条件的地区可加做抗原检测以加快对高病毒载量感染者的排除速度。对于无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疑似症状者,将48h内核酸阴性作为低风险地区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基本条件,而中高风险地区则以无明确流行病学暴露史(密接及次密接)和疑似症状、48h内间隔24h以上的2次核酸阴性作为排除条件,但以上条件均需附加末次核酸检测后无新冠病毒感染暴露风险。对于具备以上条件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建议按照胸痛中心的常规流程救治。
5. 针对医院所在地区的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制订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不同诊疗方案及相应的工作流程图,以指引不同疫情风险等级地区的胸痛中心平衡好疫情防控与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最大限度地为高危胸痛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
6. 为基层胸痛中心高危胸痛患者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的转诊建议。
7. 关于预防感染防护措施,依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要求,将原来的一、二、三级防护修改为各岗位、各类不同操作的标准防护和额外防护,同时删除了对院内诊疗及医院转运过程中防护措施的详细描述,各医院应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运工作方案(第二版)》的总体原则,结合当地政府及医院的要求制订相应的防护措施细则。
1
2
2.1
2.1.1
(1)低风险地区有PPCI能力的医院(图2):
(2)低风险地区实施转运PCI为主的医院(图3):
2.1.2
(1)中高风险地区具有PPCI能力的医院(图4):
(2)中高风险地区实施转运PCI策略为主的医院(图5):对于能完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险的STEMI患者,若与上级医院的常规转诊渠道畅通并预计首次医疗接触后120min内能够完成转运PCI者,则可实施常规转运PCI,否则应选择溶栓。实施转运PCI者需提前与上级接受转诊医院协调好相关流程及防护措施。对于不能完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者应首选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可等待本次核酸检测结果后再转运。有溶栓禁忌证或者溶栓失败者应在额外防护措施下实施转运PCI或补救PCI。
(3)中高风险地区以溶栓为主要再灌注策略的医院:
2.1.3
(1)转运:
(2)导管室准备:
(3)人员准备:
(4)PCI过程:
(5)急诊PCI术后团队及导管室管理:
2.2
3
3.1
基本原则:主动脉夹层的基本处理流程同ACS。
3.2
4
4.1
除了无疫情地区外,承担院前急救的救护车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若临床能够完全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则可遵循胸痛中心常规流程;若疑似新冠病毒感染,则进入发热门诊筛查;若仅凭临床特征不能确定是否疑似新冠病毒感染,则送至急诊科进行排查。
对于救护车首份心电图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且在再灌注时间窗内,在疫情低风险地区且患者可以基本排除新冠病毒感染或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性极低,可执行胸痛中心的常规流程实行绕行急诊直达导管室。但在中高风险地区不建议绕行。对于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可能及中高风险地区的患者,预计到达医院实施再灌注时间会延误时,如果已有成熟的院前溶栓经验,并有良好的防护条件,在进行远程传输并确认STEMI诊断后,可以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根据患者的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程度送往就近医院的急诊科/发热门诊进行后续诊疗。
4.2
对于中高风险地区确实需要转诊的患者,应落实好转诊救护车人员的防护措施,并需提前与上级接受转诊医院协调好转运事宜。建议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在首诊时完成核酸采样和送检工作,并追踪结果,及时向上级医院通报,以最大限度缩短排除或者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时间。
5
6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专家共识(2022修订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2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