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7.《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3-20 09:25:33)
标签:

重症肝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

《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是重症肝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重症肝病合并IFI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而抗真菌药物又多在肝脏代谢,毒副作用大,临床诊治困难。

流行病学

重症肝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包括真菌在内的机会性感染显著增加。随着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诊治手段的应用,重症肝病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真菌感染也呈增高趋势。

IFI在重症肝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37.00%~56.00%),其他部位分别为消化道(1.14%~20.29%)、泌尿道(4.34%~15.94%)、腹腔(2.97%~14.49%)和血流(0.68%~5.0%),也可见胸腔、胆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肝硬化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也被多次报道。

重症肝病IF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有念珠菌属和曲霉属(表2)。念珠菌属主要以白念珠菌为主,占50%以上,是肠道、血流、腹腔和泌尿道等的主要致病菌。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241例真菌血流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54.4%),依次为光滑念珠菌(14.5%)、近平滑念珠菌(14.1%)、热带念珠菌(5.8% )、克柔念珠菌(2.5%)、都柏林念珠菌(0.4%),其中34.9%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

推荐意见1:  重症肝病合并IFI的常见病原菌为念珠菌属和曲霉属,白念珠菌是肠道、血液、腹腔、泌尿系统的主要致病菌;曲霉属是侵袭性肺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其中烟曲霉最为常见隐球菌是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的重要致病菌A1)。

2   高危因素

    推荐意见2:  重症肝病患者是IFI的高危人群,如合并以下情况之一则为极高危人群,(1)合并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尿病、免疫缺陷及肾功能不全接受肾替代治疗;(2)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治疗;(3)入住ICU;(4)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2)。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重症肝病合并IFI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疾病本身及其他并发症所覆盖而延误早期诊断。因此,在重症肝病诊治过程中,对于基础肝病治疗恢复不佳或出现反复,伴发热或其他感染症状、体征,规范的抗细菌治疗无效的患者,要高度警惕IFI。 重症肝病合并肺部IFI 报道较多,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最常见,也可见肺隐球菌病、肺毛霉病、肺孢子菌病等,原发性念珠菌肺炎少见。

肺真菌病肺部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

念珠菌血症是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真菌微生物学检查

4.1  涂片镜检、染色和组织病理检查

4.2  分子检测诊断技术

4.3  真菌培养及鉴定

4.4  真菌抗原检测

4.4.1  G试验

4.4.2  GM试验

4.4.3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乳胶凝集试验)

重症肝病IFI的诊断

重症肝病合并IFI诊断应结合患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改变、微生物学(真菌)检查等多方面证据。参考其他指南,依据真菌微生物学检查证据、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将诊断分3个层次:确诊、临床诊断、拟诊。

5.1  确诊

5.2  临床诊断

5.3  拟诊

推荐意见3:  重症肝病合并IFI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基础肝病治疗恢复不佳或出现反复,伴发热或其他感染症状、体征,抗细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要积极行胸部CT检查及IFI相关实验室检查,排查真菌感染B1)。

推荐意见4:  重症肝病合并IFI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拟诊3个层次,需结合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改变及微生物学检查综合判定(A1)。来源于正常无菌部位,通过无菌技术获取的活检或针吸标本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或直接镜检发现真菌证据,并伴有组织损伤可作为确诊IFI的依据(A1)。血清和脑脊液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可用于隐球菌感染的确诊A1)。

推荐意见5: 可疑合并肺部IFI患者,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同时反复多次留取深部痰液行真菌涂片和培养;G试验、GM试验是重要参考指标。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真菌微生物学检查、 GM试验有助于肺IFI诊断B1)。

推荐意见6:  腹腔真菌感染常合并细菌感染。对于症状体征不典型、血性腹水,且抗细菌治疗效果不佳的难治性腹膜炎患者, 需排查真菌性腹膜炎。必要时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B2)。

推荐意见7:  念珠菌血症是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感染性休克比例高,严重影响预后,有静脉导管的重症肝病患者出现发热或疾病进展应常规监测筛查真菌感染B1)。

6 重症肝病IFI的治疗

6.1  抗真菌治疗时机

6.2  常见IFI治疗药物选择

6.2.1  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6.2.2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6.2.3  其他IFI

6.2.3.1  肺孢子菌肺炎

6.2.3.2  毛霉病、组织胞浆菌病以及球孢子菌病

6.2.3.3  隐球菌性脑膜炎

6.3  免疫调节治疗

6.4  其他治疗

6.4.1  中药

6.4.2  调节肠道菌群

推荐意见8:  重症肝病合并IFI患者,应根据临床诊断进行抢先治疗(B1)。若重症肝病患者具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和特征,经规范的抗细菌治疗无效,病情进一步恶化,可考虑开始抗真菌经验性治疗C2)。

推荐意见9:  棘白菌素为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念珠菌病的一线治疗药物,氟康唑可作为敏感菌株的降阶梯治疗选择。念珠菌血症的疗程为抗真菌治疗首次血培养阴性后14B1)。

推荐意见10  伏立康唑、L-AmB为重症肝病合并IPA的一线用药。使用伏立康唑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指导剂量调整A1)。如无条件,可采用伏立康唑负荷剂量减半200mg,次/12h,维持剂量100mg,1次/d的治疗方案B2)。通常治疗疗程12周,至少应用至临床和影像学改变恢复正常,曲霉微生物学检查阴性B2)。

推荐意见11  棘白菌素或联合用药方案可用于重症肝病合并IPA的挽救治疗A1)。

推荐意见12:  SMZCc是肺孢子菌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联合卡泊芬净可能获得更好疗效B1)。L-AmB是毛霉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以及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首选治疗药物B1)。

7  预后及预防

重症肝病合并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

肝衰竭合并IF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 是患者本身的肝功能状态(Child-Pugh评分)和并发症数量;二是真菌感染的控制情况。

重症肝病患者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常伴有并发症或其他脏器功能损害,而大多抗真菌药物据报道存在显著或潜在的肝损害不良反应。

推荐意见13  重症肝病合并IFI患者近期病死率显著增加,其中以侵袭性曲霉菌感染预后最差,影响预后因素包括年龄、患者肝功能状态、抗真菌治疗疗效等B2)。

推荐意见14  不推荐重症肝病患者给予常规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A1)。对于极高危人群加强口腔卫生护理,2%~5%碳酸氢钠漱口4次/d,能有效减少口咽部念珠菌感染,进而减少IFI发生的风险C2)。

8  肝移植术后患者IFI的危险因素和预防

推荐意见15  肝移植术后患者合并IFI风险较高,念珠菌性血流感染最常见A1)。

推荐意见16  肝移植术后患者有高危因素时给予抗真菌药物预防治疗可降低IFI发生的风险A1)。氟康唑是预防肝移植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首选用药A2),唑类或棘白菌素类药物较L-AmB更具临床优势A1)。存在曲霉感染风险的肝移植术后患者应进行靶向抗真菌药物预防治疗,推荐标准剂量的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芬净,或伏立康唑,疗程1421A1)。

推荐意见17  肝移植术后抗真菌预防用药应充分考虑抗真菌药物与抗排异免疫抑制剂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进行抗真菌药物与免疫抑制剂药物浓度监测,合理调节药物用量A1)。

9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临床肝胆病杂》2022年第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2.3.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