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3-20 09:25:33)
标签:
重症肝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 |
《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要点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指侵犯至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真菌感染,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过程,是重症肝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重症肝病合并IFI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而抗真菌药物又多在肝脏代谢,毒副作用大,临床诊治困难。
1
重症肝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包括真菌在内的机会性感染显著增加。随着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侵入性操作等诊治手段的应用,重症肝病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但真菌感染也呈增高趋势。
IFI在重症肝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37.00%~56.00%),其他部位分别为消化道(1.14%~20.29%)、泌尿道(4.34%~15.94%)、腹腔(2.97%~14.49%)和血流(0.68%~5.0%),也可见胸腔、胆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真菌感染,肝硬化患者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也被多次报道。
重症肝病IFI最常见的致病真菌有念珠菌属和曲霉属(表2)。念珠菌属主要以白念珠菌为主,占50%以上,是肠道、血流、腹腔和泌尿道等的主要致病菌。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241例真菌血流感染中以白念珠菌为主(54.4%),依次为光滑念珠菌(14.5%)、近平滑念珠菌(14.1%)、热带念珠菌(5.8% )、克柔念珠菌(2.5%)、都柏林念珠菌(0.4%),其中34.9%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
推荐意见1:
2
3
重症肝病合并IFI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疾病本身及其他并发症所覆盖而延误早期诊断。因此,在重症肝病诊治过程中,对于基础肝病治疗恢复不佳或出现反复,伴发热或其他感染症状、体征,规范的抗细菌治疗无效的患者,要高度警惕IFI。 重症肝病合并肺部IFI 报道较多,侵袭性肺曲霉病(IPA)最常见,也可见肺隐球菌病、肺毛霉病、肺孢子菌病等,原发性念珠菌肺炎少见。
肺真菌病肺部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
念珠菌血症是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4
4.1
4.2
4.3
4.4
4.4.1
4.4.2
4.4.3
5
重症肝病合并IFI诊断应结合患者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典型影像学改变、微生物学(真菌)检查等多方面证据。参考其他指南,依据真菌微生物学检查证据、宿主因素、临床特征,将诊断分3个层次:确诊、临床诊断、拟诊。
5.1
5.2
5.3
推荐意见3:
推荐意见4:
推荐意见5: 可疑合并肺部IFI患者,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同时反复多次留取深部痰液行真菌涂片和培养;G试验、GM试验是重要参考指标。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真菌微生物学检查、 GM试验有助于肺IFI诊断(B1)。
推荐意见6:
推荐意见7:
6 重症肝病IFI的治疗
6.1
6.2
6.2.1
6.2.2
6.2.3
6.2.3.1
6.2.3.2
6.2.3.3
6.3
6.4
6.4.1
6.4.2
推荐意见8:
推荐意见9:
推荐意见10:
推荐意见11:
推荐意见12:
7
重症肝病合并真菌感染预后差,病死率高。
肝衰竭合并IF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 是患者本身的肝功能状态(Child-Pugh评分)和并发症数量;二是真菌感染的控制情况。
重症肝病患者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常伴有并发症或其他脏器功能损害,而大多抗真菌药物据报道存在显著或潜在的肝损害不良反应。
推荐意见13:
推荐意见14:
8
推荐意见15:
推荐意见16:
推荐意见17:
9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临床肝胆病杂》2022年第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