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要点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系统肿瘤,5年生存率约为10%。居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统计,胰腺癌占我国肿瘤发生率的第9位,死亡率占第6位,主要原因在于早期诊断困难。研究报道从胰腺癌发生病变到发展为转移性胰腺癌需要近21年的时间,这为胰腺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了足够的时间窗。
一、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
推荐意见1: 发现期胰腺癌和高级别胰腺上皮内瘤变(PanIN)是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二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人群
推荐意见2: 不推荐对无症状非高危人群进行胰腺癌筛查。(证据质量:D 推荐强度:弱)
推荐意见3: 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这4类人群为胰腺癌高危人群,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1.
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
推荐意见4: 推荐对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5: 无论患者是否具有胰腺癌家族史,推荐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患者〔种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1(STK11)基因突变携带者〕以及种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2A(CDKN2A)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6: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BRCA2定位协作基因(PALB2)、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MSH6或腺瘤性结肠息肉病基因(APC)突变携带者。且至少有1个受累的一级亲属,推荐对其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2.
新发糖尿病
推荐意见7: 50岁以上且体重指数低和(或)不明原因体重减轻以及短期内血糖波动较大的新发糖尿病患者,推荐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8: 无论年龄大小,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中的新发糖尿病患者应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3.
慢性胰腺炎
推荐意见9: 推荐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0: 阳离子胰蛋白酶原基因1(PRSS1)突变携带的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癌变风险较其他慢性胰腺炎患者明显升高。对病因不明的慢性胰腺炎患者,推荐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尤其是PRSS1突变检测。(证据质量:C 推荐强度:强)
4.
胰腺囊性肿瘤
推荐意见11: 推荐对较高癌变风险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cNET)、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进行胰腺癌早期筛查。建议对MCN、SPN、cNET、主胰管型IPMN(MD-IPMN)和混合型IPMN(MT-IPMN)患者进行多学科讨论和择期外科切除术,将分支胰管型IPMN(MD-IPMN)患者纳入筛查程序。(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三、胰腺癌早期筛查的起始年龄
推荐意见12: 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个体推荐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50岁,或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或CDKN2A突变携带者推荐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BRCA1、 BRCA2、 PALB2、 ATM、 MLH1、 MSH2、MSH6或APC基因突变携带者起始筛查年龄为50岁,或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3: 50岁以上新发糖尿病患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和(或)短期内血糖波动范围较大或新发糖尿病患者中有遗传性胰腺癌高危风险的个体,一经诊断,应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4: 慢性胰腺炎患者推荐胰腺癌起始筛查年龄为40岁。(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5: BD-IPMN患者诊断明确后,推荐开始接受胰腺癌早期筛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四、胰腺癌高危人群的随访间隔时间
推荐意见16: 在没有胰腺异常,或无报警征象的情况下,对满足筛查条件的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新发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的监测间隔时间为12个月。若存在实性病变直径<10mm或可疑实性病变;主胰管直径5~9.9mm;
无明显病变情况下主胰管局限性狭窄或扩张≥6mm等报警征象,则监测间隔时间为3~6个月。(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7:
对于BD-IPMN患者,在没有报警征象的情况下随访间隔时间取决于肿瘤大小,肿瘤长径<2cm者随访间隔时间为12个月,直径2~3cm者随访间隔时间为6个月。若出现新发糖尿病,IPMN所致的复发性胰腺炎,囊性肿瘤≥3cm,增强的臂结节直径<5mm,囊壁增厚强化,主胰管直径为5~9.9mm,主胰管直径改变伴远端胰腺萎缩,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囊性肿瘤增长速率>5mm/2年和淋巴结肿大,则筛查间隔时间应缩短为3~6个月,同时报警征象为相对手术指征,可以经多学科讨论后,结合患者意愿,必要时择期手术切除。(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8: 对于手术切除后患者,随访策略为(1)如果无残余病变,推荐术后每年复查CA19-9及MRI、EUS或CT检查;(2)对于切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推荐每年至少进行2次CA19-9检测及MRI、EUS或CT检查。(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五、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项目
推荐意见19: 初次检测使用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清CA19-9联合MRI、EUS或CT检测。(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0: 随访中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或)HbA1c+血清CA19-9,幷交替使用MRI、EUS或CT检测。(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1: 在随访监测中若发现胰腺实性病变或有报警征象的胰腺囊性肿瘤,建议采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EUS-FNA)。(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六、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手术指征
推荐意见22: EUS-FNA病理结果为恶性或可疑恶性,推荐进行多学科讨论后择期手术切除。(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3: 当实性病灶>10mm,MPD或扩张≥10mm,但EUS-FNA不能明确病变性质,推荐进行多学科讨论及手术探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必要时对病灶进行切除。(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4: 对具有高危征象(出现实性病变、肿瘤相关的黄疸、增强的壁结节≥5mm、MPD≥10mm)的BD-IPMN患者推荐进行多学科讨论后择期手术切除。(证据质量:A
推荐强度:强)
七、针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生活习惯
推荐意见25: 建议患者戒烟戒酒,均衡健康饮食,幷适度进行体育锻炼,避免肥胖。(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八、早期胰腺癌的筛查机构
推荐意见26: 满足筛查条件4类高危人群(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人群、新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囊性肿瘤)的胰腺癌监测应在胰腺专科中心进行。(证据质量:B 推荐强度:强)
九、早期胰腺癌筛查未来发展方向
胰腺癌总体发病率较低,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富集高危人群进而使他们在后续的监测中获益是胰腺癌筛查的关键。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南京)》编写〕
(本共识意见刊登于《中华胰腺幷杂志》2022年第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2.3.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