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吴承恩 朴菴陆公墓志铭(陆瓒)
朴菴陆公墓志铭
吴承恩
往余造南太学,淮郡陆生遥者与焉。生文雅好修,余所爱也。今年嘉靖戊午(),生来试京师,既下第,将归,告余以葬父,且告乞铭。生之翁之殁于兹,盖十有余年矣,斯而葬,家多故也。夫爱其子及其翁,于翁亦亟闻之矣,能无言诸!
翁讳瓒,字宗器,别号朴菴,乡人称之曰“陆朴翁”。先世盐城,洪武由盐城聘至山阳。有讳辅者,居新城之东北郊,树艺农圃。辅生子景茂,景生子清。清世其家业甚勤,不数年生殖渐广,遂移居东仁里。故东仁之有陆族,自清始。清生子四,长即翁,次曰现、曰璫、曰玘。翁性坦夷,多远略,少即薄农圃不为,弃去,市易。市易裕矣,复弃去,为麯户,淮之大贾也。公益弘焉,而三弟者为翁之为式,故财力益储。大抵翁之治生用能,观时洞情,会物之变,心计命中,投无遗机。故东仁之陆之大,自翁始。翁既造厥家,拓洪于微,诸弟计将分异。翁度其不能辑也,听焉。出簿历示之,始终纤细,一钱寸楮无不昭晰者。弟大服,后弟各高资过翁数倍。或尤翁失私计,翁夷然不以介也。翁虽号殷富,其服勤履约,盖由素然。平生起处必见星衣布帽毡,没其身不易,食靡兼味,处匪华屋,内鲜侍婢,出无随童,逡逡众人中,遇者不知其为东仁陆也。至于给赋应官,赈人之急,治道路,修桥梁,则慨然赴之。人于是知朴翁非苟约者,而度真远矣。晚年多疾病,废卧一榻,忽忽寐语,有子孙良图。
至嘉靖辛丑()六月廿六日,竟不起,距生于天顺癸未六月初六日,得年七十九云。配石氏,先翁卒,生一子经,早逝。侧室金氏,生一子,即太学遥。娶叶氏,女二孙男三。慎履娶胡氏,继祝氏;率履娶杨氏,继张氏;素履娶唐氏。曾孙男七,至高聘周氏,至厚聘周氏,至顺、至明幼,未聘,慎生。嘉节、嘉毂、嘉兴幼,未聘,率生。
遥卜以后年庚申,葬翁于城东三里塘芝麻墩,去节孝先生之墓百步。遥薄财厚学,故自翁之逝,赀减而誉增。其诸子又皆森然有科第之望,翁之遗泽不亦昌盛也哉!
铭曰:惟有朴德,爰有朴福,是曰朴泽。石既剖玉,丽彼川谷。
辅--景茂--清-|-瓒-|-经
|
|-遥-|-慎履-|-至高至厚至顺至明
|
|-率履-|-嘉节嘉毂嘉兴
|
|-素履
|-现
|-璫
|-玘
注释:
1
南太学:太学是汉代最高学府,此处“太学”指明代最高学府国子监。明代国子监分南京国子监和北京国子监,“南太学”专指南京国子监。吴承恩自嘉靖十年(1530)始,屡次赴南京参加乡试,屡试不第。直至嘉靖二十九年(1550)才被补录为岁贡生,正式进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嘉靖四十五年(1570),吴承恩通过吏部铨选,被任命为浙江长兴县丞,结束十余年的“南太学”生活。
淮郡:即淮安郡,始从隋代设立,明代称淮安府。
遥:指陆遥(1512-1571),字允行,号墨溪,太学生,后授广东肇庆府四会县(今四会市)主簿、明永宁王府(今开封)奉祠等职。
瓒:陆遥之父陆瓒(1463-1541),南宋忠烈丞相陆秀夫五世孙。
市易:此处专指经营盐业。明代立《开中法》规定,商人到指定盐场支取盐斤后,向运司领取经销盐业许可,再到指定的区域销售,谓之市易。
麯户:从事酿酒业的商户。麯:酒曲,酒母。
造厥:造,开创;厥,毕力。造厥,意为奋力开创(基业)。
辑:和睦,协调。
楮:纸的代称。以楮木皮可制纸,故代称之。
星衣布帽毡:星,斑白,指衣物褪色;星衣布:即穿着褪色布衣服;帽毡:戴着毡做的帽子。
食靡兼味:又作食不兼味,食不二味,形容生活极为俭朴。
苟约:随便承诺,随口答应。
节孝先生:徐积
(1028-1103),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北宋治平四年进士,因耳聋不能士。一生以孝行著闻天下,死后赐谥“节孝处士”,后世称“节孝先生”。
《朴菴陆公墓志铭》发现于江苏省涟水县民间收藏的《山阳陆氏族谱》第四卷。其作者注明为明代杰出小说家、《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06-1583)。
(作者:周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