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字源流及内容(一)【像】

标签:
文化教育 |
《文典》:象大象之形。甲骨文以长鼻巨齿为其特征。《说文》:“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释义:一、兽名。二、方国名。
在《文典》有七个图形http://s2/mw690/0067R3Rfzy75Lhwj1dvd1&690文是强调象牙。
大象是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取水的有力工具。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也是大象,记忆相当持久。嗅觉和听觉发达,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字典》:象(xiàng)<名>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新华大字典》:象(xiàng)【文字源流】象在甲骨文和金文是象形字,像大象的形状。象的本义指大象,后转指象牙。另外,象也有相似,如同之义,引申指仿效。象又指事物的外表形态。像(xiàng)【文字源流】像是会意兼形声字,由人和象两部分组成,象兼表声。这个字本写作象。像的本义指类似,如同。引申......。
“象”书http://s10/mw690/0067R3Rfzy75H4L31Xz09&690。
http://s10/mw690/0067R3Rfzy75ILMTi9H89&690三构件组成的复合字。
http://s14/mw690/0067R3Rfzy75ILJNV1z2d&690字构件是指大象的鼻子。卷取功能。
http://s11/mw690/0067R3Rfzy75ILCEo3gea&690字构件是指同一个事物分为两侧带孔,在此字是指两个大耳朵。
http://s10/mw690/0067R3Rfzy75ILMTi9H89&690字构件是“豕”字少了一横,是指肥大之身和群居等特征。
http://s6/mw690/0067R3Rfzy75Hf10HqZa5&690字仍旧是以長鼻、大耳、肥大身躯表意。
篆文有两种构形,有的强调象牙,有的强调大耳,与“文”意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我们现在用的“象”字不是http://s10/mw690/0067R3Rfzy75ILMTi9H89&690字上部一撇直接从口内引出,与楷书不一致。
《说文解字注》:“http://s2/mw690/0067R3Rfzy75He9cLgl61&690也。”
“像”书http://s12/mw690/0067R3Rfzy75KhadgYX1b&690。
“象”“像”二字《说文》分别有解,篆文、楷书均有,说明在篆文时期二书内容就非常清楚。“象也有相似,如同之义”,在“像”字解释“这个字本写作象”的说法不妥。这是在古代有混用的现象,与二字本身内容无关。其原因有两个,一是所有的古代文献都是由字传承下来的,而字的出现肯定是先有象,后有像,这就出现了一个时间差,无论时间长短,都会造成一段时间内用“象”字而无法用“像”。二是即使二字同时出现,有人为了“省事”而混用,难道今天我们混用的字还少吗?
“像”字加上“亻”旁,是强调人,人品。是指人品要和象一样。是和大象什么一样?其主要内容是指大象的记忆持久,在沙漠中能寻找水源的特征。如:“豫”字外延出豫见(事情还未发生就预先知道);豫知(预先知晓)等内容。《易经》的六十四篇经文中有《豫》,本文将在“豫经”中详细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