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字源流及内容(一)【虍】

标签:
文化教育 |
《文典》:象虎形。《说文》:“虎,山兽之君。从虍,虎足象人足,象形。”甲骨文上部象虎头,下部为虎身及足尾之形,与人足无涉,许氏据譌变之形为说,不确。释义:兽名。
“虎”文在《文典》有五个图形、
、
、
、
。前三个图形主要强调了三个内容。一是头部,二是身上有斑纹,三是尾巴。后两个图形强调了虎爪。
虎是当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对环境要求很高,各老虎亚种均在所属食物链中处于最顶端,在自然界中没有天敌。虎头大而圆、虎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虎须,虎尾有攻击能力。遇到猎物时会伏低,寻找掩护,慢慢潜近,等到猎物走近攻击距离会突然的跃起,攻其背部。虎文就是用了这些重要的形态特征来传递信息。
《字典》:虎(hǔ)〈名〉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新华大字典》:虎(hǔ)【文字源流】虎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字形上部像张开的虎口与露出的利齿,字形中部如同虎身上的花纹及虎腿,字形下部与虎的尾巴酷似。金文中的虎字则突出了老虎的利齿,比甲骨文的虎字字形有所简化。而小篆中的虎字已经演变得更加难以辨识了。虎的本义就是指老虎。......。
“虎”字是由“虍”“几”二构件组成的复合字。
《文典》:象虎头形。《说文》:“虍,虎纹也。象形。”《说文》说解不确。释义:地名。
《字典》:虍(hū)虎皮上的斑纹。
《例解》:“‘虍’像虎头的形状,‘虍’作偏旁有时也写作‘虎’。有‘虍(虎)’旁的字大都跟老虎有关系。”
可见“虍”字部首是虎头还是虎纹的问题目前还不统一。问题是只看形不分析内容。将五个图形其中之一的文头部
拿来看作虎头,再找出一个图形的头部
文也说是虎头,标的物不一致,二者相差甚远,却都能看成虎头。
、
二文都是在老虎的头部,单独拿出来分析,仍旧看形不就出来天大的笑话,哪个虎头长成这个样子,这就是权威敢说。
《字典》解释“虎皮上的斑纹”,想必也是来自《说文》。《说文解字注》:“虎文也。象形。”《说文》解释的是
书,不是甲骨文。“虎文”的“文”也不是斑纹的意思。
文上有两个截止符号,在
文的头部是指绝不能和它正面接触,也不能让它回过头来看见,这是强调此兽凶猛。
“虎”字构件是由“上”字头加“乛”强调上面与下面事物之间是有关联的。“丿”字构件在此字是指虎皮。“七”字构件表示事物是有规律的。“几”字构件表示事物的表面变化的。与“丿”联合是指虎皮带有规律性斑纹。
如果将“上”字头看作“卜”文。则指对事物的推测和预判,是指对对这种动物不能接触,只能对它推测和判断,也是在强调此动物特征与凶猛。
“虍”字作为部首不能理解是虎头或虎皮上的斑纹,而是包括了“虎”文的全部内容。
下周我们继续讨论“虍”字部首,以【處】【虧】二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