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字源流及内容

标签:
文化教育 |
《字典》:竹(zhú)<名>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新华大字典》:竹(zhú)【文字源流】篆文中的竹是象形字,像两棵并排长着的竹笋,下垂的笔画指的是笋的苞皮;有人说,篆文竹字像竹子上的一对竹叶;还有人认为像两棵竹子并生且竹叶垂下的样子。竹的本义指竹子。引申转指竹简,再引申指竹简上写的文字、著作。......。
文是竹子弯折形,是指竹子折断,破竹所发出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清脆,响亮,杂乱,嘈杂、刺耳等,由于内容较多,所以“竹”字成为了“字”的部首,表达乐器的字大多数都是用“竹”字部首。
字构件表示不停地向下用力。二个
字构件是从两头不断地上下用力。即使劲掰的意思。
“竹”字部首表示人在使劲掰竹子所发出的的声音。与“文”同义。
下面以“笑”字为例说解。
《字典》:笑(xiào)〈动〉会意。从竹,从夭。杨承庆曰,“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字或从竹,从夭。本义:因喜悦开颜或出声。
《新华大字典》:笑(xiào)【文字源流】笑的构形含义不详,上边为竹,下边为夭。笑的本义指因喜悦而表现在脸上的欢乐的表情,或伴随发出快乐的声音。笑又引申讥笑。
楷书四个字四样,表达出了四个内容。
“笑”字是由“竹”“夭”二构件组成的复合字。
《文典》:象人行走時兩臂擺動之形,或省頭形而作
,同。金文走字作
、
。奔字作
、
,並從
,與甲骨文
同。《說文》篆文作
,已失兩臂擺動之形。《說文》:“夭,屈也,从大,象形。”釋義:一、亞夭,人名。二、地名。三、義不明。
《字典》:夭(yāo)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新华大字典》:夭(yāo)(殀)【文字源流】夭是指事字。古文的夭字,像一个人甩动两臂奔跑。夭指人的早逝、短命。此义在古代也写作殀。夭又表示草木繁茂、茂盛的样子。
“夭”字用丿来强调人的头部的动作。
“天”字表示空间。
字是指发自内心的笑。今天使用“笑”字完全可以表达出上述所有内容,因为今天的语言是用词来表达,而不是用字,这是中文发展的必然结果,中文演进的方向是归纳,精简,而不是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