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故事《孩子,谢谢你改变了我》
(2017-10-31 22:00:12)分类: 绩效性材料之游戏故事 |
孩子,谢谢你改变了我
又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的时间了,这周我们进行的主题是《你快乐,我快乐》,我们在每个区域都给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孩子们插好进区卡后就开始玩游戏了。在游戏过程中,我发现建构区的小冷在乱扔积木,于是我今天就打算来观察他。
今天有6个孩子选择了建构区,进入区域后,他们先是选择塑料积木搭建围栏,小冷看到他们搭建好的围栏后,开始把他们的作品拆掉,搭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还把积木往边上扔。这时有个女孩子去建构区拿了一桶雪花片开始拼搭,他走过去拿起桶里的雪花片和她们一起搭,起初他先是几片几片的拿,然后他突然从桶里倒出来许多雪花片。
搭了一会他看到小杰用牙膏盒和薯片罐在搭围栏,于是他也凑上去一起搭。他拿起两个薯片罐放在了一起,这时小杰走过来告诉他:“你不要这样搭。”说完把小冷搭的两个薯片罐分了开来,就去拿别的材料了。小冷听完立马又把两个薯片罐放在了一起。小杰回来看到后把薯片罐又分了开来,对他说:“要这样放。”说完他俩还一起在薯片罐上放了一个牙膏盒,这样小区的门搭好了。
在经过反复的尝试后,他的作品终于完成了,他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了边上,然后又去玩地上的雪花片。
就在这时小杰也过来玩套塔积木了,他用框里剩下来的小积木搭了一座高楼,看到小杰在玩,他又被吸引过来了,把自己的作品反复地修改着,这时他也正好需要用到小积木,但是他没有开口跟小杰说,这是一直看着小杰,旁边的老师提醒他说:“你是不是要这个小的积木啊?”他点点头说是的,在老师的提醒下他开口问小杰要了小积木,于是两人的作品都完成了。
观察游戏后我的思考:
孩子分析(观察前)
在我的印象中小冷是一个有点调皮捣蛋、喜欢好动的孩子,在平时的游戏中他也会偶尔搞搞小破坏,做事情缺乏耐心和持久性,和同伴相处的能力不是很强。
孩子分析(观察后)
1、在游戏中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在整个游戏中,小冷其实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孩子。比如他把别人搭建好的围栏全部拆掉,搭成他自己喜欢的样子。再比如他喜欢把薯片罐靠在一起放,当小杰说这样放不好,把罐子分开后,他又去把罐子靠在了一起。说明他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做法上不是很恰当。在最后搭建结束后他去把没有搭好的围栏补补好,说明他是个心细的孩子,有意愿去建构,也很喜欢建构,有自己的想法。
2、对游戏的注意力和持久性有所提高
在整个游戏中,小冷自始至终都在建构区搭建,并没有出现串区的现象,可见他在游戏的持久性方面比以往有所提高。另外他在玩套塔积木时注意力很集中,也很认真,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他在游戏中尝试思考,反复了一次又一次。今天我在游戏中看到的是他对游戏的执着和认真。
3、有和同伴协商的意愿,但还有所欠缺
在今天的游戏中,小冷有了和同伴协商的意愿,这是他有进步的地方,比如:在玩套塔积木时,他想要小杰手中的小积木,他看看小杰,想开口问他要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说。后来有一位客人老师看到后就问他:“你是不是想要他手中的小积木啊?”小冷点点头说是的,于是在客人老师的提醒下他问小杰要到了小积木。我观察到小冷的表情,他很开心,只是他和同伴的协商交流还有所欠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游戏中进行适时的指导和隐性的帮助。
总的来说,从今天的游戏中我并没有看到小冷的捣蛋和调皮,相反给我的是一种惊喜,这和我平时看到的小冷有些不一样,我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了。所以有时候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不能因为他平时调皮,就认为他做所有事都是调皮的。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优点。
所以我要说:孩子,谢谢你,是你改变了我,改变了我对你的看法,也改变了我在教育上的一些想法。
游戏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调整的策略
今天在区域活动中我着重观察的是建构区,在建构区中我观察的对象是小冷,针对小冷今天游戏的情况,我也发现建构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需要调整的地方:
1、建构区空间的设置和布局不合理
在今天的游戏中,我发现建构的区域空间太狭小,还可以往外再延伸一点。另外空间的布局不是很合理,6个孩子同时挤在小小的空间内,而且都是蹲着、跪着进行建构,不是很合适。而且小冷在游戏中对着身后的孩子说:“你们过去点,我都没有地方搭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孩子都觉得空间太小了,都没有施展的余地了。
其实我可以让进行精细建构的孩子(比如拼搭雪花片、小积木等)到旁边的桌子上进行建构,建构好后再放到区域内,这样不仅能给与孩子更多施展的空间,还可以让整个区域空间看上去宽敞一些。
2、建构区没有确定主题,建构游戏的质量和目的性不高
建构游戏首先要确定建构的主题,但是在今天的游戏中,并没有明确的建构主题,孩子们处于一种低能力建构。其实我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进行商量今天要建构的主题内容,然后孩子们根据内容可以进行协商分工,领任务。比如今天你做什么,我做什么……有了主题,有了分工,孩子们再进行建构就很充实,而不是像今天这样孩子只顾自己搭建自己的东西,没有任何的交流和协商,最后所展示出来的作品没有任何的艺术感,游戏的质量不高。
3、建构区材料的提供缺乏可操作性
在今天的游戏中我给幼儿提供了许多辅助性的材料:比如牙膏盒、薯片罐等。虽然材料很丰富,但是缺乏一定的可行性,还需完善。就比如:有小朋友想拿牙膏盒搭建小区的门,但是因为牙膏盒太轻了,立不起来,这个小朋友调整了好久终于把牙膏盒立了起来。如果我能在牙膏盒里灌点沙子,或者想办法让它自身有点重量,可能效果就会不一样了。所以每一种材料,教师都要去认真思考。
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