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句号》缩编——第十六章(3)无远虑优柔寡断良机过(重发)

(2021-06-16 20:29:40)
分类: 传记

 

  

   《句 号》缩编

 

   第十六章3)

 

   无远虑  优柔寡断良机过

   有近忧  瞻前顾后举步难

 

1992年4月中,我的恩师何微先生要弟子刘惠文给我寄来“武汉大学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的暂行规定”等资料。何老特意要惠文告诉我,一定要抓住机会,做好各项准备,拿到硕士学位。

与此同时,华中理工大学新闻系也给我寄来了“招收在职人员硕士研究生简章”和“入学申请表”。系主任程道才先生还亲笔为我在申请表的“申请专业”一栏填写了“应用社会学”,在“研究方向”一栏填写了“新闻社会学”。

不久,程老师又给我写信,叫我千方百计做好单位领导的工作,求得领导理解和支持。“万一暂时做不通,可先来校报到注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总之,千万不要放弃这难得的机会。”

遗憾的是,我的工作单位——市广电局不同意我去读研、申请硕士学位。局长委婉地说:我们局里正需要人才啊。你要是去读研,毕业后肯定不会回来了,那对我们局里是个损失……

不管我怎样保证以后回局里工作,也不管我怎样软磨硬泡,局长就是不肯放人。最后,他还给我算起经济帐来:你上武大学习,局里花了1600块钱学费。现在,你再去读研究生,每年还要一千多元学费。眼下局里经济紧张,拿不出钱来。

我提出不要局里支付读研的学费。局长笑了笑,给我出了一道更大的难题:那你把已经花了的1600元学费和上学期间的工资都退了,再把人事、工资关系都转走,我们就留不住你了。

天哪,当时我每月才100多元工资,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来赎身啊!

这时,一些朋友给我出主意:赶快去找找关系,“疏通疏通”、“打点打点”。

可我祖宗三代都是“工贩子”,既没有腰缠万贯的亲戚,更没有当官掌权的朋友,我到哪里去拉关系啊!

虽然当了十多年记者、编辑,结识了不少朋友,可我结识的朋友几乎全是些“工贩子”、“ 农大哥”和“爬格子”的“穷秀才”。我总不能发动他们去为我当说客吧!

至于“疏通疏通”、“打点打点”,我确实从来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考虑过。一方面,我非财大气粗之辈,而是捉襟见肘之徒。另一方面,我觉得局长已经“关了门”,再怎么送礼、求情、讲好话,只怕也是竹篮打水。

无奈之下,内人含着眼泪要走最后一着棋了:“辞掉这个记者不干了,即便砸锅卖铁,也不能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你一心一意去读研,家里的事有我顶着,不过是再过几年苦日子。”

“不行不行,坚决不行!”我怎么也不愿意自己砸自己的饭碗,更不愿意为一纸研究生文凭和一顶硕士乌纱拖累家人。就这样,无助的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攻读硕士学位的机会擦肩而过。

有朋友为我惋惜,也有朋友为我鸣不平,更有朋友直言不讳地痛骂我“目光短浅,没有远见,思想保守,观念落后”。

好长一段时间,我表面上若无其事。其实,心里在汨汨地流着血!闲暇之时,我独自反思,细细咀嚼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我觉得,我们这代人的思想观念和办事原则,可能是因遭受太多打击、经历太多挫折后,熔铸进了许多复杂的、变异的、甚至畸形的元素。处事优柔寡断,办事瞻前顾后,轻易放弃个人功利甚至前程,并非我们与生俱来的秉性,而是因为敌不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摧残,被残酷的现实所扭曲、驯化。这大概就是哲学范畴里的“存在决定意识”吧。

现在,我还保留着武大和华工寄给我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入学申请表”。每每看到它,就觉得对不起何老和程先生。《句号》缩编——第十六章(3)无远虑优柔寡断良机过


《句号》缩编——第十六章(3)无远虑优柔寡断良机过

《句号》缩编——第十六章(3)无远虑优柔寡断良机过

 最让我感动的是,何老一如既往地理解、关心我。在我未能到他门下读研的情况下,仍然经常给我写信,鼓励我潜心新闻理论研究,并悉心指导我撰写论文。如今,我珍藏的十多封何老的亲笔信既是难得的书法珍品,更是新闻理论研究的真经。

《增广贤文》在描述人不走运时,有一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话。大概是命中注定吧,此说全应在我身上了。

1992年11月,我的好友刘惠文在京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时,收到了好几所大学的邀请函。湖南师范大学张校长是刘惠文的老乡,他公函加私信邀请惠文来湖师大执教,并满足了刘博士开办新闻系、担任系主任、调进一批骨干教师等条件。

在审核调进骨干教师名单时,张校长在“肖兆平”的名字后面画了一个问号。他不能接受这位只有大专学历的记者。

“别别别,别看他只有大专学历,他是个资深记者,是块做学问的料。有专著、有论文、还有一大堆获奖证书,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不少作品……”惠文好话说了一箩筐,张校长始终没点头。

朋友就是朋友。惠文两肋插刀,亲自跑到湘潭,收集了我的一大把资料,拉着我到岳麓山下和张校长见面。

张校长当着惠文的面对我说,“你只有大专学历,肯定上不了大学讲台。在大学里,你不能上讲台,就没有合适位子了。”

“那就让他在系里当党支部书记吧。”惠文马上想出一个“位子”来。

“党支部书记也不能当一辈子啊。讲实在话,我如果现在同意把你调进来,就等于害了你。你调进来后,上不了讲台,就评不了职称。要是把你放在一般员工位置上,岂不埋没了你的才干,那你调进来有什么意义?”张校长耐心地解释着。

“要不这样:调进来后马上去读研。”惠文又出了个主意。

“可以马上去读研,读完研以后我们一定调。”张校长的话既爽快又坚定。

惠文又进行了一番软磨硬泡后,示意我出门回避。

我在校长办公室的过道里晃悠了二十多分钟。隐约听见两个老乡在里面争吵,声音时小时大。听得比较清楚的一句是惠文说的“对不起,我也不来了!”

门开了。惠文左腋夹着自己的黑色公文包,右手提着我那把材料出来了。张校长跟在后面。

走到楼梯口,张校长说:“刘博士,你再考虑考虑吧”。

惠文回了句“就这样了”。于是,头也没回地走了。

我看见,他们俩的脸上都没有笑容。

“还说让我当系主任,推荐调一个人的建议都不肯采纳,我来干嘛……”惠文嘟囔着,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我说,“你就别为难张校长了。换着我当校长,我也不肯调一个只有大专文凭的人来当老师。”

走出校园,惠文莫名其妙地对我发起火来:“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窝囊?当初,何老要你去读研,你搞不定单位。程道才要你先报到注册,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你呢,两份入学登记表都锁在柜子里。优柔寡断,当断不断,生怕丢了你那只破饭碗!是吧,现在被人瞧不上看不起!你还写论文、出专著、做学问,全是狗屁!你就不会乖巧点,交几个能帮你解决实际问题的朋友?”

惠文似乎打开了“骂匣子”,额头上开始冒汗了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好了,好了……”我不忍心让他再这样激动下去,便推着他上了去火车站的公共汽车。

后来,我细细琢磨“博士骂语”,觉得句句实在,不无道理。只是对“你就不会乖巧点”有分歧。

“乖巧”是什么东西?我们这代人和共和国同生同长,与共和国血脉相连。我们从小接受正统加传统教育,革命前辈是我们的榜样,又红又专是我们的志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理想。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固执地、永不改变地讲良心,讲风尚,讲道德,讲理想。乖巧玲珑、巴结讨好、甚至两面三刀,我们看得出来,但我们做不出来。因为那些东西太低级、太庸俗、太下作,有损形象,有失人格。容不得歪风邪气,看不惯不良现象,是我们的“共和国同龄人精神”。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需要这种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共和国才会更加繁荣、更加强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