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号》缩编——第十六章(2)无远虑优柔寡断良机过

分类: 传记 |
我担任局总编室副主任前后,除处理日常事务和完成局领导交给的临时任务外,还做了几件重要工作。
第一是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那时候,局里成立了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和职改办公室。按惯例,局长是领导小组组长,分管宣传的副局长是局职改办主任。谁来跑腿办事呢?局里口头任命我为局职改办副主任,负责职称评审的事务性工作。
这次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关系到每个采、编、播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每个人都把它看得特别重要。正因如此,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和马虎。在资格审查、工龄折算、作品挑选、表格填写等方面,我总是千方百计给同志们提供方便。
为保证几个从工厂调来的老同志在折算新闻工龄时不吃亏,我和有关人员先后多次到湘纺、湘钢、湘机和轻机厂搞调查、翻档案、查资料、写证明。我还多次跑韶山冲,帮韶山广播站两位同志挑选、整理代表作,并到省、市有关部门说明情况。
第一批职称评审工作完成后,全市广电系统没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我自己也在这次评审中获得记者(编辑)任职资格。1989年和1992年,我连续两届被湘潭市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聘为新闻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委员会委员。

令人欣慰的是,我当评委期间,我的几个学生先后评上了中级或副高职称。令人惭愧的是,十多年来,我自己始终没能进入高级职称。原因是我担任了局总编室主任职务,属公务员系列。我们局里严格按照“公务员不参加评职称”的规定,坚决不让我申报高级职称。
我没把申报高级职称的事放在心上,继续在局总编室干着跑腿打杂的事。
第二件事是1990年7月下旬,局领导动议创办《湘潭广播影视报》。局务会议明确:局总编室负责筹办报纸。当时,总编室就我一个人,也就是说,我既要完成总编室的日常工作,还要兜着筹办报纸这一大摊子差事。
为了赶在当年11月1号试刊,那段时间里,我没日没夜地四处奔波:物色办报人员、起草创刊报告、联系有关部门、收集影讯资料、考察承印厂家、落实发行网点……
最令人头痛的是申请刊号。我多次跑省、市有关部门,呈送报告、补充材料、转递批文、申领刊号。为了进门不受人家的白眼,我每次都提两瓶湘潭特产“龙牌酱油”做敲门砖。直到10月4号,才办好了期刊准印证。
为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向局长建议,请新到任的市委曹书记题写报头。当时,曹书记刚从株洲调来,只身住在市委招待所。9月14日傍晚,曹书记刚吃完晚饭,我就在招待所大厅里截住了他。说明来意后,他二话没说,叫我过三天来取。18号一上班,我就拿到了曹书记亲笔题写的“湘潭广播影视报”。
一切准备就绪。我召集新调来的几位同志进行了报纸排版强化训练,还准备好了试刊号的有关文稿。11月1日一到,《湘潭广播影视报》就会满天飞了。
10月22号,离出报不到10天。局长一上班就来到局总编室,很严肃地对我说:“市委宣传部决定从湘潭日报调一位同志任影视报总编辑,你还是留在局总编室吧。”最后,他像征求意见似的问我:“你看怎么样?”
“你看怎么样?”即便一百个不愿意,我又能怎么样!我这一生中,自己无法“怎么样”、不能“怎么样”的事何止万千!
我没把辛辛苦苦筹办报纸,却不能在报社工作的事放在心上。仍然在局总编室,干着跑腿打杂的事。
事后,有朋友取笑我“挖了个茅坑给别人蹲,自己却把屎拉在裤子上”。也有人直言不讳地说我保守、固执、迷茫,缺乏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意识,不善处理与领导的关系。
我不否认自己不善钻营的事实。但我乃至我们这一代人从不把不善钻营看成是缺点和错误。确实,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机遇,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机遇。但我不能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的机遇,就丧失自尊心,丧失使命感和责任感,而脸不变色心不跳地钻营私利。与其唯利是图、丧失自我,还不如任其保守、固执和迷茫,任其成为读不懂自己、也读不懂整个世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