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散文 |
宝神爷爷 尹燕忠 宝神二爷爷真名叫尹宸祚,他共老兄弟四个,哥哥叫尹宝祚,庄乡叫他哥哥“大宝”,叫他“二宝神”,还有个兄弟叫尹家祚,庄乡有叫他“六小辫”的,有个最小的兄弟名叫尹守祚,聪慧能干,兄弟四个很抱把,又各有所长,别人很羡慕兄弟四个,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女双全,他也感到很知足了,今天不说别的,话头就从他錾磨子修碾和卖菜种子的事说起吧。 我写过二宝神爷爷过去开发芦苇河的故事,我记得他,他孙子也给我说过不少他修碾錾磨子细节上的事,那时候,村里的庄稼人都上前衘头上去推碾,碾子碾盘坏了他就去义务修理,他个子不高,脑后有个小辫子,他盘腿坐在碾盘上,碾轴掉了,他熬好白矾还有什么东西,想法把轴给“坑上”,庄户人家就又高兴的“吱吱悠悠”推碾去了。他錾磨修碾专门又地道,四外八乡都请他去修,有的顶多给一菀子高梁或者几斤玉米就罢了。 过去,我们农村普遍使用石磨磨面、碾子碾米、磙子打场和压地。这些石磨、石碾、石磙都是由当地石匠加工和锻刻的。村中石匠主要在北山采集石料,用锤子、錾子将石料加工成各种石头产品,而加工最 多的是石磨、石碾。在制作石磨时,锻刻的上下磨扇齿轮必须一致,相互吻合,中间有轴,上下扇都要从中心铁柱向圆周呈伞状辐射出齿子,上扇一大一小两个磨眼,磨麦子时,塞住大眼,留下小眼,上磨盘添麦子,上扇边端有两个眼,用绳子挽两个绳套,套磨时将磨棍穿在绳套里,以备驴拉上磨扇或者人推磨扇使用,麦子随着上磨扇的旋转经小眼进入上下磨扇中间,在上下磨扇齿子的咬合下,麦子被碾碎,逐渐转到磨扇的边沿,落在磨盘上,然后收 起用筛子筛去面粉留下麸子,麸子再添再磨,磨麸子时,把磨的大眼放开、小 眼堵住,反复磨五六遍,将面粉磨干净后停磨。 他孙子燕喜哥给我说过,爷爷修磨时,先用撬棍把上扇掀开,稳妥的给顶住,不让小孩子进前,以防把娃娃给伤着了,他精心打磨石磨石碾,有时出村去修香油磨子。每当修完竣工时,他会唱老歌谣,更会讲故事,会念千字文和百家姓,还能背诵三字经,有人讲二宝神爷爷真有学问哩! 一盘磨一般使用一年半载就要锻一次,否则不仅磨速慢,而且磨的面又粗又不筋道,磨速快不快,取决于上下磨扇的齿子,齿子磨秃了,就要请二宝神二爷爷 锻磨,他在锻磨时,一手握錾子,一手拿锤子敲錾子把,錾子在一个磨齿槽中 ,一錾一錾往前移,把磨齿子从里到外锻刻好,再换另一个齿槽,等把所有齿 槽都錾过来,再锻另一扇磨的齿槽,两扇磨都锻好,把齿槽中的石渣打扫干净,磨就算锻好了,二宝神不仅煅磨,还煅碾米用的碾子、打场用的磙子,石匠 锻碾子就舒展多了,屁股往碾盘上一坐,屁股下垫块垫子,双手抱锤,叮叮当 当在碾盘上锻,锻碾子讲究碾盘从里向外有一定的坡度,这样碾米时就会向外流淌。一般碾子、碾轱辘、碾粮食都是用较大且坚硬的石头加工 制成的碾砣、碾盘、碾轱辘、磙子用的时间长,齿子秃了也需要像锻磨那样去錾去 锻。碾盘、磙子石质比较坚硬耐磨。 “石头层层不见山,道路弯弯走不完。雷声隆隆不下雨,雪花纷纷不觉 寒。”这是用石磨磨面的场面。而磨豆腐就是另一番景象,“雷声隆隆下大雨, 白水哗哗流不尽” 过去,在农村就是用这种石磨磨面、磨豆腐,石碾子碾米,石磙子打场,石匠锻刻,技法跨越了千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石磨才被磨面机、脱粒机代替。石匠也淡出人们的视线。 说到修碾錾磨子的事时,谁也忘不了二爷爷, 二爷爷长得不高,他好了有一米六二的个子,满脸的皱纹纵横交错,他眼睛不大,吊梢着,脑后扎个小辫子,甩起头来辫子给飞一样忽忽生风,他生于一八八六年三月十二日,于一九七八年去世,享年九十二岁,他老伴是东土寨人,名字叫尹生氏,先于二宝神爷爷而去。 二宝神爷爷开过庄里的芦苇河,会编网编笼逮鱼,还会錾磨修碾的手艺,村子里的芦苇河他和六小辫爷爷贡献给集体后,岁数大了,除了还錾磨修碾外,他就在村南路西种了个半亩地的小菜园,各种蔬菜都有,他会留出白菜、芹菜、芫荽、瓜茄、豆角、萝卜种子,他把这些种子都搁放在自己缝补的布袋里,自己编了两个苇篾篓子,又特意精心制作了槐木扁担,上面刻上二龙戏珠,还有凤凰展翅和猛虎下山,扁担下面他又到上了蝙蝠和鹿群,精雕细刻,堪称艺术作品,用这幅扁担,二宝神爷串四集走八方,风风雨雨,哼着山东小调,有时喊个豫剧,河北梆子二黄之类的,走到村沿,好多小孩子喊,唉哟,快来看哟,北乡里的二宝神爷爷来了,便缠磨他讲故事,他慌慌着去赶集,三言两语便结束了,他说,从前有只老虎来了,张开血盆大口要吞吃那个牛,牛,牛,真牛……,小孩再问,下边咋了,二宝神爷爷打了个手势,说道,完了,要知端的,下集再啦。 二宝神爷爷的扁担两头翘楞着,两头各有个铜铁皮箍着,又各有个核桃疙瘩头挡住绳子套,不至于溜出去,两头各有一个条篓子,他挑在肩上,颤颤悠悠,飞上飞下,像是两个大飞鹰,他会武术,有时走在石头边上,他飞脚窜过去,若有蚊虫叮咬头部,他会飞起脑后小辫子赶跑或者打死。这也是他的绝活了。 遇到阴雨天,他会用油布盖上篓子,自已披上蓑衣紧往家赶去,他好赶广里、栾湾、孝里、三皇殿、毛铺、城里集,到了集上,他把帆布铺开,把各种菜种摆上推位,红、白、黑、紫、绿色种子从玻璃瓶里赫然入目,他吆喝几嗓子,把二十四节气歌背上几遍,来了客人,他问人家有多少地,畦子长有多少步?宽有几拳头?他便用小酒盅子给人家量出来,收下钱,教给人家怎么种?何时种?四外八乡都称二宝神“种菜通”。 他卖给人家菜种子不算完,还挑着扁担去村里去教给人家怎么整畦怎么去种植。他上东乡去赶集,经常路过山道弯弯的五二岭,那里有个冉道士,仙风道骨,二宝神爷爷与他是好友,在休憩间,断不了谈无为而治的道家之术。休息差不多了,娘家为天津人的大儿媳妇刘向州便来迎接老人,挑起扁担一溜风刮,二十余里很快就到家,二宝神也满足了。他曾经挑上扁担去泰山给全村人祀福。他见到不平事,也要管一管,他看到大儿子被人栽赃陷害时,只是忍了,他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时间一到,一定要报,他相信儿子是个好人,后来验证了他的结论。 他后来老了,走不动了,便不赶集卖菜种子了,他又背起了粪筐去拾粪,上在菜园里,长的菜可好了。有人来买他的扁担,价格不低,他说,这是俺的老伙计了,是镇宅宝贝,多少钱也不卖! 他喜欢自己的孙子,经常领着他们上山捡滑溜石头去,教育他们好好做人,奋斗成才,他行没有辜负爷爷的教诲,六0年,三个孙子全考上了平阴一中,别忘了,在那个时候,一个班几十口子才考上一个中学生呀! 二宝神爷爷走了几十年了,人们沒有忘怀他,还在讲他的故事,看到他在从南园路上颤动着扁担走过来,看到他在打水浇园,绿油油的青菜长得挺旺,他笑了! 2022、4、7晚上
作者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