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天井,一幅绝美的历史画卷/尹燕忠

(2022-04-01 18:03:08)
分类: 散文

张天井,一幅绝美的历史画卷 尹燕忠 我喜欢平阴县安城镇张天井村,那里不仅有千年古槐,还有古平阴八景“天井飞泉”遗址,更有风景美丽的历史画卷,名人、古槐、天井飞泉汇聚而成了厚重的山水画卷! 张天井原名天井,也叫水山岭子,有个泉叫天井。据平阿张氏家谱第一册记载:元明之交,为避战乱,先祖弟兄三人,有的奔蒙阳一带,有的到了泰山以北,还有远赴山西的,远赴山西者讳“思敬 ”,娶马指挥女为妻,生二子,讳“兴”, 讳“望”,后思敬不幸仙逝,马氏老祖母携二子返回故乡平阴城北“草寺村”(原属平阴县,今归东阿县)。 张宗旭,崇祯年贡,崇祀乡贤祠。有文名,有诗名,主持南支第二次修谱。公字也颠,羡慕唐张长史之为人也,别号介北,性至孝,父新城令见背颇早,事母唯谨,曲意承欢,不使稍有所忤。如果蔬,母所未尝者,即宴饮遇之,不为举著。母有戚容,尝为之废食。博学能文,千言倚马,髫年即声噪艺林,累试冠军,人人以公辅期之。然豪放不羁,入闱凡十一次,不过,不介介也。崇祯庚辰以明入京,时拟破格大用,竞灰意仕进,策蹇归。营函山峪为别墅,不啻王维之得辋川,子真之得郑谷也。清初累征逸贤,隐居不仕,唯日临池浮斝,弹琴赋诗,以终余年。东平翰林杜三策,曾署其堂曰:醉墨。 又为画像,赞曰:独歌独啸,不履不衫,酒涎喷薄乎蓬莱之上,墨汁飞洒乎昆仑之巅,世不知其谁字之也。也颠其生平,概可见矣。草书愈晚愈精,自云:不择笔墨而研捷者,前有虞褚,今则唯余一人,他不能及。非虚语也。所著有古欢堂汇疏六十卷,其门人赵贯台序而传之,未及刻行而殁。观其性行遇合,与长史无异,乃知其命名取字意盖有钟。而子孙繁盛怠过之。      张中适,张宗旭之次子,字二虞,号清啸,清顺治甲午科拔贡生,候选教谕,寿七十七岁。好道修真,精岐黄,善琴书,有文名。著有《旷远诗存》。 天井飞泉 张宗旭 名泉世所稀, 平地涌珠玑。 窥穴天然井, 凌空势欲飞。 濒眠惊鹿梦, 掬饮溅樵衣。 为语汉阴老, 忘机愿不违 张宗旭又唱道: 天井飞泉水势殊, 乘秋怒激喷模糊。 夜听潮信来江海, 晓汲人虚转辘轳。 狠籍风吹珠蕊散, 倒峋寒并玉峰孤。 南中匡布三千丈, 得似如今嶙瀑无。 何海晏(约1520--1580),字治象,号敬庵,平阴镇东关人。少负才名,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以弱冠考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授四川顺庆府推官。 何英敏详明,击断无讳。巡按欲试其才,以“嘉陵晚望”为题,他援笔而就云:“嘉陵烟树锁寒堤,暝色沈沈望欲迷。画阁窗含残照远,文峰塔隐暮云低。乾坤潦倒随萍迹,湖海蓬飘信马蹄。几度风花人自老,江天明月任东西”。 他在顺庆任满后升礼部主事,又任文选司郎中,迁任太仆寺少卿,河南左参政。所任多有好名声。他在任井陉道时,有登插箭岭杨将军祠诗云:“将军古庙翳松萝,百代英声回未磨。插箭岭高飞鸟近,祭刀石冷夕阳多。……地下终同岳武穆,相嗟和议竞如何”。 何海晏退归乡里后,悠游林下30多年,其间,他于明万历二年(1574)纂修第二部《平阴县志》8卷本。所著还有《敬庵斋集》、《候虫鸣诗集》等。 天井飞泉 何海晏 寒泉喷野涧, 历历见飞琼。 探穴疑无地, 闻风讶无声。 为霖川谷润, 到海浪涛平。 岁月无端逝, 临流慨此生。 张天井还有一株纪念碑似的活化石“古槐”矗立村北中央,被列为文物。槐,又名国槐,树型高大,生命力顽强。自古以来,国槐就备受人们推崇和喜爱,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古汉语中槐官相连,如:槐鼎、槐位、槐卿等,指三公九卿,或执政大臣。唐代开始,科举关乎每一位读书士子的功名利禄,常以槐代科考,考试的年份称槐秋。此外,槐树还具有古代迁民怀祖的寄托、吉祥和祥瑞的象征。在济南市平阴县安城镇张天井村中就有一棵树龄高达600余年的古槐,且充满了神奇、神秘的色彩。 据史料记载,在明朝开国初期,由于连年战乱,山东、河北等地人烟稀少,土地荒芜,为填充人口恢复生产,洪武至永乐年间,官府曾安排了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山东是重要的省份之一。张天井村人的祖先,就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而来,在此定居。他们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家门口栽种下了这棵槐树。她根系安栾河流域,经过几代人的精心呵护,虽然历经600余年风霜,仍高大挺拔,枝繁叶茂,不显老态,处处流露着壮年的气息。 每年我都去两次朝拜古槐,深情凝望,想从古槐神韵中寻出魂灵来! 为此,我写了首诗,说道: 我从南到北看到了千年古槐的郁郁葱葱 巍然屹立傲苍穹 顶风冒雨经岁月 做过了多少梦 诉说了多少传奇 多少人已经逝去 有人也不再年轻 可是老槐树仍在怀抱楝(恋)子 看着南北西东 成了北安故国的一道风景 它在向命运抗争 感谢村里的世代村民保护了这棵宝树,护佑着人们幸福的生活,生生不息!   2022、4、1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