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民间故事 |
一个真实的韩复榘(四)
文/田怀友
中原大战前蒋介石为了拉拢韩复榘,对他许下了许多承诺 ,韩复榘倒戈蒋介石,蒋取得了胜利站稳了脚跟,他跟韩复榘的承诺不但没有对现,反而处处制约韩,甚至连军费都不能足额拨付,更让韩复榘不满的是蒋介石还压缩他的部队编制,把原先的六个师零一个旅十万多人,缩编到四个师零一个旅约四万人。韩复榘慢慢看清了蒋介石出尔反尔、狡诈多变、打压异己的真实面目 。
在这种情况下,韩复榘和其他军阀一样,如山西的阎锡山、宁夏的马鸿逵、四川的刘湘、东北的张学良、新疆的盛世才等,除了蒋介石自己的嫡系外,其他非嫡系军阀为了自保基本都是在自己控制的地盘自寻出路,自筹经费,办起了地方武装,同时健全了地方行政机构,统一了政令。为使财政不虞匮乏,韩复榘又办起了民生银行和平市官钱局,进而掌握了山东全部地方金融。并拒绝执行南京政府收回地方银行纸币的通令,并两次截留中央税款,控制南京设在山东的税务机关;不久又停发了国民党各县党部的经费,并勒令解散,停止活动。
综合以上这十条 罪状,每一条在每一个军阀身上都存在,既然如此也不能成为杀韩的理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蒋介石非要对韩复榘痛下杀手呢?
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即抗战初期,面对日军进攻,韩复榘“一枪不放,放弃山东,临阵逃跑,不顾全大局,只顾自保。”其不听上级命令阻击日军,导致了济南泰安的沦陷,使得黄河天险轻易丢失,这是蒋介石杀他的主要原因。那么,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
根据史料记载:1937年9月下旬,日军沿津浦线长驱直下,兵临鲁境。
韩复榘第三集团军在津浦线上已集结3师1旅,主力几乎全部压到鲁北 。
9月30日,沿津浦线南下的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一部占领冀鲁交界的桑园火车站。10月2日,第三集团军第四八六团夜袭桑园火车站,与日军千余人激战4小时,一度完全控制了火车站,缴获30余门火炮及1列钢甲车。南京《中央日报》以“津浦路我军大捷”为题,报导了第三集团军夜袭桑园成功的消息。
10月3日,日军矶谷师团之一部绕道桑园包围德州,全力攻城,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我德州守军第八十一师二四三旅四八五团奋力反击。4日,城陷,第四八五团官兵全体为国捐躯,日军也遭受重大伤亡。
此后第三集团军在黄河以北之津浦线上与日军鏖战,历经徒骇河之战、津浦线反击战、临邑之战等役,伤亡惨重。
11月13日,曹福林第二十九师一部在商河至济阳之间激战。韩复榘率卫士及手枪旅战士70余人赴济阳前线督战,分乘数辆摩托车和两辆卡车驰往济阳县城。韩一行在济阳西关附近一个村庄与一支由装甲车队和骑兵部队组成的日军快速突击部队不期而遇。由于敌我战力悬殊,韩一行寡不敌众,伤亡殆尽。韩在众卫士拼死掩护下,突出重围。回到济南时,身边只剩下9名卫士,余皆阵亡。韩沉痛地说:“我韩某人能活着回从济阳回来,是近六十弟兄的性命换来的。”
第三集团军从1937年10月1日夜袭桑园始,至11月16日撤到黄河南岸止,在鲁北抗战历时一个半月,经过大小战斗10余次,据韩部孙桐萱军长说:“在这次战斗中,曹(福林)、李(汉章)、展(书堂)等师牺牲过半。”
第三集团军撤守黄河南岸以后,从1937年11月16日,到12月23日,与敌对峙一个月零一周,为大本营的军事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
第三集团军缺乏重武器,为加强黄河防线,韩复榘曾向大本营要求调配重炮。蒋介石准所请,将炮兵第一旅第一团调至济南,沿黄河南岸布防。但在日军进逼黄河北岸时,蒋介石又强行将山炮团调走。韩复榘为此十分气愤。他对何思源说:“蒋叫我们在山东死守黄河,抵住日军,原说派重炮支持的,到快用的时候,忽然抽调走了。他们不守南京,却叫我们死守济南,叫我们用步枪。”
他也曾率部在德州、临邑和济阳等地和日军血战,所部损失大半,此时老蒋又把许诺划给他指挥的中央军重炮旅给了自己的嫡系汤恩伯,韩复榘见老蒋出尔反尔,加上自己的部队装备、兵员素质等比日本军队悬殊太大,韩复榘部队损失严重,心想这是老蒋公报私仇,借刀杀人。于是脑子一热,韩复榘为了保存实力,不战而放弃省会济南,率部撤离了黄河防线,此后一路逃跑,将济南拱手让给了日寇。同时下令焚毁省政府、进德会等,名曰“焦土抗战”,实施坚壁清野,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其实,抗战中国军将领不战而逃的人多得是,还有比他更恶劣的“逃跑将军”不但没有受到蒋介石的惩罚,反而还受到重用,最著名的就是汤恩伯和孙元良。
1944年4至9月豫湘桂战役中身为第一战区副司令的汤恩伯手握数十万重兵的汤恩伯不战而逃,一路狂奔,37天丢了38座城镇,但老蒋仅是训诫了他一顿了事。
1937年12月,身为七十二军军长的孙元良在南京保卫战中驻守城南雨花台一带,曾经私自下令撤出南京城,被其后队宋希濂举机枪督战逼迫下才不得不重回战场。此战后廖耀湘等上呈报告要求追查责任,也只是被撤职查办,投监拘押四十二天。后升任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十九军军长。
同样“抗战不力”的人大有人在,很多人同样丧师失地。
比如韩复榘丢济南之前不久,唐生智也丢了南京。要知道,南京当时还是中国的首都,蒋介石并没有对唐生智进行处罚。事后唐生智辞去了一切职务,回到老家办书院,蒋介石还派人保护,后来又委任官职给他。很难相信,抗战之前还曾经3次反蒋的唐生智,居然有这么好的待遇。
卢沟桥事变后丢了平津等地的宋哲元,蒋也没有对其处罚,甚至还大加慰勉。另外,宋哲元麾下一度被人称为“汉奸”的张自忠,老蒋都能敞开怀抱,并继续让他带兵抗日。
还有更为标志性的人物,刘峙。此人在抗战初期担任第2集团军总司令,在河北指挥作战。1937年8月下旬,日军沿着平汉路南下,他先是丢了涿县,然后又放弃保定,一路仓皇南逃直到河南,被人讥讽为“长腿将军”。这样的人不仅事后毫发无损,反而官越做越大。
由此可见,老蒋只所以要杀韩复榘,弃守济南只是个借口,
田怀友,山东青岛。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国内报刊及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