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燕忠新闻作品集 |
市作协举办“泉城文学讲堂”第一讲《陌生与发现》
原创 济南作协
济南作协
昨天
2020年10月19日晚上7:30-9:30,市作协通过“腾讯会议”客户端举办线上“泉城文学讲堂”第一讲,邀请作家常芳作开课首讲。
市作协开设“泉城文学讲堂”的目的是为作家搭建沟通交流、培训提升和宣传推介的平台。
暂定每月一讲,前期将邀请济南市知名作家开讲。 常芳系济南市作协副主席,作品两次获泰山文学奖,是省作协第二届、第四届签约作家,她主讲的题目是《陌生与发现》。她从“陌生的世界、发现的意义、伟大作品就是去‘发现’陌生、在熟悉中‘发现’陌生”等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与听众分享了她的经验和体会。
“不是熊找到了蜂蜜,而是蜂蜜找到了熊。”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去发现我们周围的世界,去发现“陌生”。因为我们看似熟悉的世界,实际上一直都是“陌生”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一个世界,如同我们小时候捉迷藏,闭着眼睛也能在村子里找到回家的路一样。
但这些所谓的熟悉,又是相对性的,只是我们习惯性的认为熟悉而已。从文学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正是我们自以为熟悉之外的那些陌生的东西,陌生的事物,陌生的世界,在吸引着一个创作者。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发现”就是重新认识我们自以为熟知的世界,重新检讨我们自以为是的观点。她创作《第五战区》的过程,就是尽最大努力,去重新“发现”沂蒙山区,努力找到它在这个世界上应有的位置。 如何在“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那个“陌生的世界”?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略萨的《公羊的节日》,以及智利作家波拉尼奥的《2666》是当代拉美文学的三座高峰,同样的时空背景,由于对拉美大地上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发现”,让他们各自写出了完全不同的伟大作品。这正是发现“陌生”的价值所在。万般滋味,都是生活。万般生活,也都可以成为小说。一个作家要不断地去发现陌生,去重新发现我们熟知的生活中那些陌生的部分,那个陌生的世界,或者说是被时间遮蔽掉的“日常的东西”。
因为所有伟大的作品,都是在给世界提供一种陌生的经验,都是对我们眼前司空见惯的世界的一次新的陌生“发现”。 市作协主席团成员及市内外骨干作家3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王玉珏、飞天、刘爱玲、段玉芝等作家进行了课后在线交流。
常芳简介: 常芳,原名王常芳,山东临沂人,系济南市作协副主席。先后出版长篇小说《爱情史》《桃花流水》《第五战区》、小说集《一日三餐》《冬天我们去南方》等,在《收获》《上海文学》《十月》《中国作家》等发表小说200多万字,是省作协第二届、第四届签约作家。作品获得第二届、第三届泰山文学奖、第九届《上海文学》奖等。小说集《一日三餐》入选文学鲁军新锐丛书,《冬天我们去南方》入选山东青年文学名家文库。
长篇小说《第五战区》入选中国作协2012年定点深入生活项目,被评为山东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一等奖。2014年被评为第二批“齐鲁文化之星”。
2020、10、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