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崔道怡老师讲“小说的造型”

(2019-10-27 11:38:54)
分类: 文坛诗话

小说是洛神或维纳斯——造型:修短合度断臂何妨 作为生活的魔方,小说结构千变万化。但作为艺术之美的造型,小说结构又须遵循一定之规:规格性的衡量标准,规律性的运行轨道。据马克思说,人类“懂得怎样随时随把内在固有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所以也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型”,由此而推断:人心目中美的标准,最初就在人体自身。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侬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束素。延颈秀项,皓质显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厣辅承权。”(曹植《洛神赋》)。 小说的结构,在艺术美里,在形式美中,应如东家之子,应如洛神,也具备这两位东方古典美人的四项典型特征: 第一,多样统一,有机完整。 既要摄取尽可能多样的生活内容,又要总括为能够统一的艺术天地。“物一无文”(《国语·郑语》)。单纯的事物,构不成多彩的文章。单调的文字,引不起审美的兴趣。同时,“物无一则无文”(刘熙载《艺概·文概》)。若没有单一的主旨统摄多样的事物,小说也就无法造型。 “真正的艺术品——诗、戏剧、图画、歌曲、交响乐,我们不可能从一个位置上抽出一句诗、一场戏、一个图形、一小节音乐,把它放在另一个位置上,而不致损害整个作品的意义。”如托尔斯泰所指出的,“正像我们不可能从生物的某一部位取出一个器官来放在另一个部位,而不至于毁灭该生物的生命一样。” 第二,疏密相间,主次分明。 现实生活单调、重复、芜杂、纷乱。虚幻世界是它经过加工的变形。这变形,既指真实的幻化,更是指对于实际的整容——进行有选择有序列的安排,经由强化、淡化、调度、调节,使艺术化的生活有其美的序列与节奏。每一艺术品都有其主体,那是在内容中起核心与主导作用的事物。而主与次,是相对的。况且从质感与数量看,主虚次实,主少次多——总是大量实在的次要内容,围绕与推举着那个比较抽象的主导事物。因而,只要主次分明,纲举而后目张,结构的功力便又表现在对于次要内容的处理上了。 在中心与主次确立后,结构也就是层次的安排——首尾相应,前后贯通;浓淡相融,详略适中;虚实相生,隐显辉映——给读者以有深有浅、有近有远之层次的美感。 第三,曲折有致,变化错综。 一切事物都是在 变化中发生发展的,所有变化都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形上升的,美之造型更应集中见于变化的曲折中。《易经》有言:“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刘勰曾说:“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 因此,结构过程中,须致力于构成诸元的变化,既严谨遵循生活与性格逻辑,又巧妙打乱内容各因素的正常序列和例定位置,让它们呈现超常的、破例的状态。既成的结构,应能唤起和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不是开门见山、一览无余,而是曲径通幽、奥妙无穷。总体看来合乎情理,局部看来悖情逆理。悖情逆理几经曲折,却连接成合情合理。结构美的魅力,就在这种情与理的特殊组合之中。 如此说来,把结构比作魔方又不恰当。魔方色块方方正正,在曲折上并不能表达变化之美。而事物各部分的线条不断变换它的方向,化为波浪与螺旋的形状,正是美的一大特征。所以,艺术的结构应该是“魔曲”。情感上下起伏,思绪左右流动,错综见意,曲折生姿,其美感的千变万化,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比魔方更奇妙。且变化之前景未可预知,捉摸不定,美在朦胧。第四,气血贯通,和谐匀称。 作品有其生命,必须气血贯通。反过来说,惟其气血贯通,作品才有生命。气——主题、灵魂、思想、倾向,综合而成主观意图。血——题材、生活、情节、细节,会合而成客观实体。结构中,意图与实体交融,才能使总体中可独立部分,一方面是自成一体的形象,一方面又能作为总体必不可少的部分而存在。讲究有机完整,重在多样统一;讲究气血贯通,则是重在各部分联系的有机性。 气血贯通的外在体现,是和谐匀称。别林斯基指出:“正如在自然界的任何造物中,从最低级的结构——矿石,直到最高级的结构——人,既没有不足,也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个器官,甚至肉眼所看不到的每条神经,都是必要的,恰当其位的。同样,在艺术品的制作中,也必须没有任何不完整、不足的或多余的东西,每个特征和每个形象都应该是必要的、恰当其位的。” 我国古文论讲究“言有序,章有法”,“凤头、猪肚、豹尾”,强调的就是和谐匀称。人们已经形成习惯反应,说到某物体的造型是艺术的,头脑里便自然而然会浮现出和谐匀称的美好意象。正是由于和谐匀称有着天然令人赏心悦目的特殊功能,比较一般的内容也会因造型的功力而取得不同一般的审美效应。在这方面,和谐匀称突出鲜明地显示着形式对于内容的独立性。 “结构,指全篇的架子。既然是架子,总得前、后、上、下都是匀称的、平衡的,而且是有机性的。匀称,指架子的局部美和整体美,换言之,即架子的整体和局部,应当动静交错、疏密相间。看上去,既浑然一体,而又有曲折。平衡,指架子的各部分各有其独立性而不相妨碍;非但不相妨碍,而且互相呼应,相得益彰。有机性,指整个架子中的任何部分,不论大小,都是不可缺少的。少了任何一个,便损伤了整体美,砍掉它的任何小部分,便使这有机体成为畸形的怪物。” 在这段话里,茅盾把结构的诸要素都谈到了。作品具备这样的结构,可谓十全十美。但是,“砍掉它的任何小部分”,真的就会“使这有机体成为畸形的怪物”吗?人们不禁会想到维纳斯。维纳斯雕像的造型,肌肤圆润,眉目情深,唇带微笑,体态柔润,给人以安详自信和庄重自然的联想,使人能领悟到神明的智慧与永恒的青春。从她那丰腴饱满的躯体上,可以看到健美和充沛的生命力量;从她那端庄大方的容貌中,可以想到人类的文明美德和聪明才智。但她是——断臂的! “自然界有些造物,由于结构的缺陷,而产生不完整和畸形。假如它们仍能生存,那就意味着:这些形态不正常的器官,并非构成那个有机体的最重要的部分。否则,就是它们的反常,对于整个的有机体是不重要的。与此同时 ,有些艺术制作,也可能有一些缺陷……这样的作品,也是不会因为诸如此类的缺陷,而丧失艺术本质的价值的。”(别林斯基)断臂的维纳斯,应属于这一类艺术品:她那姣好的面庞和迷人的身躯,已能充分显现生命的活力,以至断臂这一重大残缺,对于整个的有机体,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这里,关键在于生命的活力。一件艺术品,主体有生命,并富于活力,就能吸引人、征服人,使人只专注于最活跃的部分,而不再去求全责备。所以,别林斯基接着说:“真正的艺术品,既没有美点,也没有缺点。谁要能涉及它的整体,那么他看到的只有美。” “可笑近之野史中,满纸羞花闭月,莺啼燕语,殊不知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如太真之肥,飞燕之瘦,西子之病,若施于别个不美矣。今以咬舌二字加之于湘云,是何大法手眼,敢用此二字哉!不独不见其陋,且更觉轻俏娇媚,俨然一娇憨湘云立于书上,掩卷合目思之,其‘爱’、‘厄’娇音如入耳内。然后将满纸莺啼燕语之字样,填粪窖可也。”脂砚斋说的是人物塑造,其情理也适用结构的建造。 “罗丹推移着维纳斯像的转盘,很轻,很慢。他低声说话,带着一种虔诚的热爱,像情人似的,俯身在这座石像上。‘这是真的肌肉!’他说,满面春风地又加了一句,‘真好像是在接吻与爱抚的气氛中塑成的!’然后,他忽然把手平放在像的臀部上:‘抚摩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过了一会儿,他说:‘在任何民族中,没有比人体的美更能激起富有感官的柔情了;在古希腊人塑造的形象上,飘荡着一种沉醉的神往。古希腊的雕刻,生命使它们跳动的肌肉显得灵活而温暖。在这座维纳斯像前,我们所得到的印象,是真实的生命。”

2019.10.27日上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