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说 |

赵达老汉是山泉人,他战争年代可救过不少革命者,解放战争时期,他给邹晨上山洞里送过饭,在道道岗哨的监视下,他用割草筐盖上窝头和粥,穿过山峦越过道道溪流,拨开虎口山丛林荆棘,拨开石块,掀动枯技,便露出了虎窟门,里边黑的不见五指,只有一道阳光射进洞内,隐约照亮洞口的门,邹晨是个妇女干部,敌人的铁壁围剿使她几近不见饭食,几乎要饿昏过去,见了饭像是见了救命恩人,他问大哥叫什么,赵达不说,说叫哥就行,邹晨明亮的眼晴滚下了晶莹的泪珠,赵达说,妹子呀,咬牙坚持就过去了,这样赵达送了一个多月的饭,身上不知刮破了多少次,不管刮风下雨他都送饭去,他那纯朴勤劳的形象感动着邹晨的心,赵达是她心中的亲哥哥,每当他送去一次饭,洞门打开时,都透来一股清新的风,舀来一碗甘甜的泉,送来了一颗忠诚革命的心,但她问过他多次名字,他不说,全国解放后,邹晨升任省妇联主任,她到处打听赵达名字,但很费周折,这一节被一个被称为小郭沫若的人写成一篇八九千字的文被省市刊物登载,题目叫《在被围困的日子里》,他也以门为文眼。邹晨设法终于找到了赵达,邹晨给他寄钱,寄粮票,以报救命之恩,后来邹晨上县里来蹲点,想法让赵达儿子去了县煤矿,那是一个送命的活,没人也去不了。赵达为了报恩,便步行七十里来到县委大门,那是一个不宽大的门,没有岗哨,里边是东西两排红瓦房子,他打听邹主任的办公地点,别人热情领他进去了,赵达手提着一块2斤干巴猪肉,半蓝子红枣儿,这革命的深情厚谊邹晨收下了,中午在厨房里吃了一饭,边谈边哭,激动万分,他们谈些话别之情,谈些和敌人斗争的事儿,他感到阵阵温暖,热流涌动,那一个个的门,那一张张的脸,多么亲切多么和蔼,他又想到了艰苦岁月里那黄岗大山掩映处的老县委,他去送信,老革命家爱民如子的胸怀,那熟悉的办公门,那熟悉的宿舍门,纺车,床,壶,纺机,罩子灯,石磨,石碾,写字桌等,都闪着亮亮的晶亮的光,房门外的青石板甬路,被老革命者的老铲鞋踏光滑了,这脚迹延伸到全县千家万户,播撒下革命的种子,人民武装起来,才将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打个落花流水!赵达永远刻印在脑海里!像一幕幕电影在放着。
他要回阿城了,邹晨用车去送他去,赵达左掏右摸弄出一个蓝包儿,从里边拿出一沓什么,手急眼快的从车门扔出去,邹晨拾起一看是很多钱,上边有赵达儿子写的粗拙的歪歪扭扭的字:姑姑好,这是俺爹攒下的您寄来的钱,再给您吧,爹说日子好起来了,不能再要姑的钱!邹晨看完放声哭了起来,是那么凄婉,她心想,多好的人民多好的党,干部与人民永远是鱼水关系。
赵达坐车到家,司机遵邹晨嘱,从车里拿出了一些日用品,有些烟和酒,赵达心里很过意不去,心里老想着那些老干部和那些县委里的简朴的门!永远忘不了!
后来,邹晨去世了,如炸雷般震响,
赵达哭的死去活来,和儿子去送了葬,好多人心碎了,家乡人泪干了!有一天,赵达去县委找老书记冯仪,他也救过老冯的命,几年不去县委,确实大变样了,大门都成了水晶石的,办公楼房十几层高,去了大门,警车笛声怪叫,说是矿上工人要养老保险金的,此时你哭我叫,人仰马翻,吵吵嚷噻,千八人的戴钢盔的凶神在拥打上访群众,还用警棍击打的,一棍一就击倒,口吐白沫,实在可怜人,闹成一个蛋,里三层外九层净看门的保安,脸上有凶光,杀气,赵达找的冯仪听说早已故去,他流泪了,迷胡了,走了几个门,被保安抓住踢几脚,他呜呜哭起来,他泪眼中看到的门像坟窟,那些人竟变形成一群恶虎野狼,闪着凶光蓝幽幽的。
赵达被拘留了,半个月,原因是参与大闹县委,冲击县委办公地点。赵达看到了,那些高工资的帅哥靓女们在玩手机聊天打电脑,从门里窜出男女调笑的声响。
赵达放出了,他又和儿子到了老革命的墓地,走过几个门,跪下叩拜,哥哥妹妹们呀,俺还是想过去那些旧县委的门,那些老人的脸呀!呜呜呜……
2019.3.18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