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琼华小小说简论

(2019-02-27 07:37: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坛诗话
王琼华小小说简论



业余写作亦成家

杨晓敏

数十年来,小小说领域经过举办笔会、征文、评奖、研讨、编书等有意栽培,一茬茬的新锐作家队伍次第涌现,给文坛和阅读者带来了不少欣喜。适宜的温度能使鸡孵出小鸡,肥沃的土壤能催生良木长成大树。

王琼华的《最后一碗黄豆》,一发表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西方谚语云:“一夜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三代不一定能产生贵族。”这里所说的贵族,不能等同于那种纨绔的八旗子弟式的腐朽没落的遗老遗少,而是指那些经过陶冶和历练的,内心深处或者精神气质上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王琼华给读者演绎的就是这样一个颇耐咀嚼的故事。大至国家民族,小至单位家庭,创业的先辈,总希望能为后来者留下一些“遗产”,以备不测。它们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可再生的,有不可再生的。在王琼华笔下的主人公嚼着黄豆开始创业时,便因无暇他顾,忽略了对后代的教育而埋下祸根。他儿子从10岁就开始进烟馆,稍大又入妓院了。这一条不归路,缘何不败其家,纵使千贯家产,万般祖业,岂能不付诸东流。主人公在绝望之际,只能吞下最后一碗“金灿灿的黄豆”,于深深自责的同时,为孙子留下一点救命的期冀。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我爷爷确有几坨金子。不过,我爷爷暴死前偷偷地让金匠把几坨金子打成了一颗颗的金珠子。我才蓦然明白,我爷爷最后吃的那碗不是黄豆,而是金子。我也明白,我爷爷舍命就是为了给我留下一笔活命钱。

当年如果他自己要是去“开棺取金”,爷爷肚子里有再多的金子也会花光,更不可能拥有今天这个“著名企业家”的头衔。这个家庭没有继承祖先的物质财富,但从精神层面上讲,却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循环往复,在孙子辈身上,有着和爷爷藕断丝连般的品质上的升华。

王琼华有着数年的创作体验,又涉足官场久矣,其阅历也较之普通人深广些,作品从量变到质变,似在情理之中。小说是以人为本的,当然小小说也不例外。囿于字数的局限,小小说的优势,也可重在取一个“理”字。王琼华深谙此道,把《最后一碗黄豆》写得起伏跌宕,文字声情并茂,故事一波三折,结尾处处理得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所幸主人公的孙子并没有去“开棺破肚”取出遗产,一旦成功并非去游戏人生,而是把赚到的钱捐到慈善机构,以积极的生活态度谱写着新一代的创业史。

《心事》是一篇荣获过全国优秀作品奖的小小说,它的心理描写不多,全凭对话和动作的生动描写,来撩拨读者的阅读情绪。孤男寡女,总得有缘才能走到一起。无奈落花有意,流水不谙风情。

桂花看了看他,腔调又怪怪的:“你怎么晓得寡妇的裤子不经劝?”

二德牯不晓得怎么答话。

“你劝过?”

二德牯摇摇头。

桂花那眼神突然变了,火辣辣的:“怎么,想不想劝一劝?”

二德牯身子哆嗦了一下,又是摇摇头。

“那你给我滚——”桂花突然吼道。

年轻寡妇的一嗔一怨,光棍汉的内心世界,通过富有个性魅力的叙述语言和人物对话语言,给这个平常的乡野风情故事,注入鲜活的趣味,人物性格也丰富饱满。该文的奇妙在于潜台词的巧妙运用,诱人深入又点到为止,令人意会又无法言传,有点儿春秋笔法的意味。

一家两口子省吃俭用,长年照顾一位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四年后大学生毕业了,家长又找上门来。“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是要报答的。唉,只是毕业半年了还没有找到一个好一点的饭碗。帮忙帮到底,这次只好再请你这位城里的大恩人在城里帮他找一个结实的饭碗。他蒙了,脑海里一片空白……”《报答》提出了一个反诘式的社会问题。譬如我们之于弱势群体、之于孩子等,除了物质上、环境上的关怀支持外,是否还要在生活态度上,帮助他们克服惰性和依赖性,树立有尊严的生存观和自强自立的精神。

写小小说能提升作者的品行修养,当然也会培养写作者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芸芸众生间总有一些有意思的物事纠葛,被有心人穿缀成或喜怒哀乐、或酸甜苦辣的故事,供人们思索品评。一旦变成充满灵性的文字,便蕴藉着隽永的哲思,灵动、洒脱且不乏慧敏,弥漫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千把字的篇幅里,作者总要提出或传导出一个问题,然后调动小说的艺术手段来解决它。作者的办法和表达太过平庸肤浅,自然引不起读者的共鸣。所以,写作者需要读书、思考,不断充实自己的技艺,才能不负众望。

王琼华是典型的业余写作,在“致仕”的道路上,有意用文学的涵养来熏陶自己的人生。他的作品虽不是篇篇“佳作”,但都是作者严肃创作的成果。有相当多的好作品,亦会给读者带来惊喜。比如写官场的《培养的用意》《真没想到》《螃蟹》等,明显有警世作用。比如写讽刺幽默的《牵犬师》《我的脑子有毛病》《油画获奖》等,其潜在的批判意味儿让我们深思。抒情性强的《最美丽的风景》《翘嘴巴》《同船共渡》等,充满哲理的《身价》《戏钩》《行善的挫折》等,都属于可圈可点之作。

多年的宦海生涯和辛苦笔耕,使得王琼华在当代小小说领域里,已有不俗的创作成就,也使他成为新一茬小小说写作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如今,他已出版小小说集《透明的初恋》《心事》《每个相爱的人都有自己的圣诞节》和多部长篇小说等,在不同读者群里产生着影响。他的小小说作品,文笔清新流畅,选材严谨,文化气息浓郁。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关注底层民生的纯朴心态,和对故乡故土的热爱。

   

作者简介



杨晓敏,河南获嘉人,金麻雀网刊总编辑。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小小说学会会长。曾主持编审《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多年,著有《当代小小说百家论》《清水塘祭》《我的喜马拉雅》《雪韵》《冬季》《小小说是平民艺术》等,编纂《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中国年度小小说》系列等图书四百余卷。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第六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文艺报理论创新奖获得者等。

2019.2.27日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