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十八里谷道十八里歌

(2019-02-01 16:50:40)
标签:

转载

孝堂山以东,凤凰山下,220国道旁,一组设计新颖的标志性徽章式建筑吸引了很多人驻足观看。尤其是那幅对联:谷道十八里,慈孝传千年,深深的意境更是勾起了让你一探究竟的好奇之心。[转载]十八里谷道十八里歌


徽章旁一条宽阔的水泥路向东边的群山迤逦而去,这就是十八里谷道的起点了。启动车子,路两旁是笔直的法桐,树干虽不是多粗,丰硕的树冠几乎造就了一条林荫大道,仿佛是某个城市中一条特色街道,品不出一点乡野味儿。稍点油门儿,车子飞快的穿过一道高速公路桥,攀上一个陡坡,一座横跨深涧的渡槽展现眼前——胡林渡槽,孝里镇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利工程,东风电管站的配套工程之一。桥涵跨度超大,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尚依然屹立,这不得不能说是一个奇迹。车子减下速来,绕过一个山腿,忽然,一幅儿鲜活的画图展现在你的眼前。

 [转载]十八里谷道十八里歌



把车子停在路旁,贪婪的欣赏着眼前的一切:层层的梯田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谷田,中间间有花生地块,梯田断层的沟涧里是吐着红须的玉米,看得出在这个稻谷唱主角的世界里,其他杂粮只能屈居配角了。

连续两天的降雨,暑气被洗刷地无影无踪。初晴,碧空如洗,瓦蓝瓦蓝的天空坠着大朵大朵的白云。可能是白云被地面毓秀的绿色锦缎所吸引,云朵压得很低很低,仿佛都要触到山岭上风车的扇叶了。风车对云朵的眷顾自然是心知肚明,它把转速放到很慢很慢,怕稍不留神会把云朵的连衣裙划破。云朵在风车温馨的牵引下一会儿攀上树梢,一会儿缠上山腰,舞弄出了万般风情。你看,那性格外向的杂交高粱充满了妒意,把身子挺地分外直,还是没有得到云朵示好的意思,把脸儿憋得分外红。最有涵养的还是我们的谷子老弟,虽不敢有非分之想,却也羞涩的低下头,伤心的泪珠在窸窣的谷叶儿上滚落。

看到此情此景,再也没有乘车狂奔的野性。漫步徜徉在翠色欲流的山野之间,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的镜头。干脆找个空阔地带把车子停放起来,就这么徒步欣赏这广袤沃野惹人的早秋美景吧。宽阔的水泥路随着山峦的起伏而延伸,随着山谷的波折而迂迴,每闯入一个山峪得到的都是高规格的礼遇:谷穗颌首致意,玉米挥动确青的叶子表示欢迎。一阵微风吹过,山涧里全是欢呼的回声。沉醉于山间的景致,早已忘记走出了多远。山道十八里,徒步恐怕一时难以走完。折回头去开车,目光掠过一方方庄稼茂盛的地块儿,一道道绿色的山梁,完全没有重复感,反而觉得更加亲切,倍觉留恋。

车子缓缓的行驶在水泥路上,不时会看到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穿红戴绿的女子在清理雨水冲到路面上的淤泥。车子驶近身边,他们会热情的招手或报以善意的山里人特有的微笑。,秀美的山川,茂盛的禾苗,质朴的山里人,这一切都融汇的那么自然,那么和美。

转过几道山梁,车子在驶近南黄崖村北边的一个陡坡上停下来。这时一面张贴宣传幕布的影壁吸引了我。影壁朝东一面是十八里谷道的宣传画面,朝西一面则是一幅以鲜红的党旗、国旗和雄伟的天安门为背景的宣传张贴画。在镰刀斧头组成的党徽指引下,在熠熠生辉的五星红旗带领下,后面是八路军、民兵举枪,呐喊奋进的壮丽画面。“弘扬大峰山精神,建设红色南黄崖”是宣传的主题。

是呀,“吃水不忘打井人”,如果没有我们的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驱除外辱,能有我们幸福美满的今天么?我们没有理由忘记,抗日战争时期,三黄崖是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腹地。在这里曾经涌现出无数的革命烈士、开国元勋。淳朴的黄崖父老乡亲为保家卫国纷纷送子弟参军,哥哥牺牲了,弟弟跟上。子弟兵来了,乡亲们送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粮食;敌人来了,善良的老妈妈豁出命去掩护伤员,掩护子弟兵。充分表现出军民鱼水情深的深情厚谊。战争时期,三黄崖父老以众志成城的精神捍卫了革命的最终胜利,而今,他们又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引领了一场新时代的农业革命。[转载]十八里谷道十八里歌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谁能想得到,昔日英雄歼敌的战场今日成了稻谷生长茂盛的大粮仓。这正是我们的先辈所希冀的,看到后世子孙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他们的在天之灵可以得到慰藉了。

是的,过上好日子足以告慰先烈的在天之灵。老区的人民并没有满足于当前的现状,而是不断的探索,不停的进取。科学种田,无公害种植。当南黄崖小米走进央视时,天下人震惊了。其实,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成功前面的偶然一定有积极进取背后的必然。想当年,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的子弟兵,打破敌人的重重保卫奔赴全国各地,为新中国的建设一领风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段君毅、万里不就是身披大峰山的征尘,头顶南黄崖的高粱花子一步步走进北京城,登上天安门与其他革命领导人一起指导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吗?这全凭的是精神,是对信念的执着,人民的负责。也正是承接了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南黄崖小米引领全国农业革命当之无愧。

路继续向前延伸,曲曲弯弯,一步一景,一步一叹。徜徉在随山势起伏的谷道,仰望羊栏山巔两千五百年以前的齐长城遗迹,那是先人创造的奇迹。日月穿梭,消逝的是岁月的沧桑,不变的是永久的辉煌。

感谢我们的设计师吧,一条道路的畅通揭开了老区神秘的面纱,北黄石佛堂,中黄三官庙,南黄黄崖寨,昔日这一处处闭塞的景点,今天都成了这条便民通道上的璀璨明珠,放出了耀眼的光芒。自古,通黄崖的路只有一条,而且是山间小路,进得来出不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我们的先辈干革命为追求真理踏上的是一条不归之路,可是我们今天走的却是一条进得去出的来的建设之路。这条路打通了孝里镇东部山区的各个角落,堪称是大手笔的杰作。[转载]十八里谷道十八里歌


车子缓缓驶到十八里谷道最后一站,大峰山西北侧的大泉口。一座尚未竣工的仿古式亭子矗立在仙人谷东边的峭壁之上,想必未来一定是一处不错的景观。三教堂静静的隐蔽在墨染的柏树丛中,静谧而安祥,虽没有了昔日的暮鼓晨钟,可也从来没有被冷落过。抗战时期,大峰山独立营曾在这里设过临时哨所,新中国建立伊始,这里还是国营大峰山林场分指挥部。当然,要说热闹还是今天。大泉口树木葱笼,植被丰茂,自然是一方天然理想的的避暑场所。附近村庄的在外打工族回到家中都会聚到大泉消夏。或聊天,或打扑克。看那大泉的水咕噜噜涌出泉池顺势而下,漫过水泥路一头跌入仙人谷,形成一道飞瀑,蔚为壮观。调皮的娃娃们趟进溪流中一脚跺下,凉爽的泉水溅湿了小伙伴儿的全身,一声惊叫,紧随着是一串银铃般的笑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自古以来,农民,农业是一份最辛苦的工作。今天,大泉口的乡亲坐在树荫下,看着就要丰收的稻谷,就像是在欣赏自己家中的盆景,静静的,细细的品味,想着哪一天禾穗熟透,把机械开进谷田,享受丰收的喜悦。

这时,树荫下的几个年轻媳妇飙起了歌,歌声由低到强,韵律、音阶虽不十分标准,听得出来,那是发自心底快乐的歌,歌声婉转贯满了山林,载满了堪称天下第一的农业观光谷道。

 

                                                  2018820日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