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坛诗话 |

把目光追寻到千年前,开封汴梁城是全世界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历经沧桑,繁华落尽,如今新芽绽放,它的名胜遗迹、环城古墙、楼台亭榭依然让人驻足留连,乃至有关的帝王将相、文人骚客、三教九流传说,依然弥漫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历史纵深处的人文脉络、散落在民间的人物故事,古都的兴衰与人世的悲欢离合,令古往今来的读写者凭吊吟诵,感慨不已。作为一名开封人,作家曹洪蔚显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的汴梁城系列小小说写作,向读者徐徐展开的是一幅昔日皇城的博物志。
北宋官窑青瓷,据传由宋徽宗亲创,乃瓷中精品,为历代文物收藏家所青睐追捧。小小说《官瓷》即围绕这样一件古意盎然的“官瓷”展开,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今天汴梁城古文玩市场上两位藏友之间的故事,读来感人至深。古今收藏界,历来都是鱼龙混杂,所谓的收藏大家,行家里手,其中为私心物欲所驱不择手段弄虚作假者有之,视藏品若生命或看走眼买回赝品,为此倾家荡产者有之,当然,也有像曹洪蔚笔下的这两位主人公赵乾运与杜芝勋一样,他们苦心孤诣,以收藏乐此不疲,始终固守生活中比文物珍藏更为珍贵的东西——友情。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二人的友情看似若即若离,从不显山不露水,在朋友陷入危难之际,二人却相继以同一件青瓶官瓷的名义,向对方伸出援手,甚至不惜以卖房为代价救朋友于水火之中。
从小小说的结构来说,这篇小小说算不得特别好。原因在于作家将人物故事都编排得过于传奇,太多巧合太过刻意,难免会给人一种凌驾于生活之上的虚假之感。但作品中寄予的情感与理想,却并不显得矫柔造作,非常动人。在当今这个物欲世界,能有两位主人公这样不计一切的生死情谊实属不易。世间官瓷是藏品中的瑰宝,然而比官瓷更宝贵的是人性与人情。哪怕一件价值几百元的官瓷赝品,因为两位藏友的生死情谊,它必将会成为二人心目中的稀世珍品。
与《官瓷》中所描写的两位藏友正好相反,在《菊匠》中,作家则向读者展示了另一种让人五味杂陈的世相。同样是两位行业翘楚,一位是菊城养菊名匠满庭芳,一肚子养菊种菊经,种出的菊花曾以花多花美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一位是名动汴梁城的大画家田耕夫,所画的梅兰竹菊图,多少人重金难求。满庭芳一盆精心培育的菊花盆景被前来观赏的田耕夫相中,田耕夫欲以重金购下,满庭芳却以“名花有主,这花如被懂花识花的人所有,也算一件幸事”为由,将那盆他精心培育的菊花拱手相送,田耕夫则以“来而不往非礼”为由,送一幅闹菊图给了满庭芳。
故事若在此打住,无非又是一段高山流水知音相惜的佳话,作家的笔锋却在此急转而下,把这一段原本美好的人物与故事,置放到当今滚滚红尘物欲世界,当满庭芳得知自己被田耕夫抱走的菊花盆景身价倍增,他原本坚持的那份知遇之感也荡然无存,“那晚,满庭芳失眠了”,而他的妻子更是气愤不过,竟将田耕夫送给他们的闹菊图给孩子当的擦屁股纸。最后真相大白,那是一幅价值远远高于那盆菊景的名画。
“马处长听了,心疼得直摆手,郁闷而去。
这一晚,满庭芳又失眠了。”
小小说结局有出人意料之处,会给人留下诸多深思。满庭芳的失眠是为失去的名画心痛还是为自己身上失去的一些东西而自责,亦或是为田耕夫的行为而羞愧,或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人常说人如其名,在这篇作品中,作家为这两个主人公取名颇有意味。菊匠满庭芳,有着文绉绉的名字却空负其名;田耕夫乍听上去像村夫野老,骨子里却极具一位艺术家的孤傲高洁之气。其间的讽刺揶揄,通过两个人物的名字就已点出。
《绝口》是一篇写得荡气回肠震撼人心的小小说佳作,一只原本擅长学人语的小小的鹦鹉鸟,竟然拒绝人云亦云,在被茶社主人买回,强迫它练习说一些诸如“你好好漂亮呀……”这样的恭维讨好之语时,先是急火攻心烂了眼,被治好后又沉默不语抗争,再逼,竟然一直说着这句话,直到瘫软在驯鸟老者的手里。小鸟“绝口”而逝,驯鸟老者也随之仙逝在茶社大厅里。
一只小小的鹦鹉鸟,为维护自己的生命尊严,宁愿“绝口”而死,一个当年曾经红遍汴梁城的当红小生在倒嗓后的老年,以驯养鹦鹉为生又因一份于鹦鹉的内疚而逝。人与鸟的命运,最后皆以这样悲壮的方式走向终端。一桩原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最终在某些利益驱动中发生了,茶社主人马六甲为自己的生意兴隆贪心不足让人不齿,驯鸟老人因家生变故,不得不违背自己和鸟的意愿向物欲金钱低头,让人叹惋。
一篇《绝口》,内蕴丰富,将人与鸟的命运交织写来,有对世风日下的叹息与讽刺,也有对生命与自由的讴歌与赞美。尤其对那只鹦鹉最终的“绝口”片断,描写细腻,极撼人心。
遛鸟是每个城市公园中并不陌生的一道寻常风景,它也是汴梁城里的一道风景。曹洪蔚笔下的《遛鸟》却富于文化气息,将这种自徽宗时就遗留下来的王朝遗风,描写得趣味横生。“遛鸟”的历史,“遛鸟”的“遛功”,作家像一位行家里手,将遛鸟文化娓娓道来,让读者在享受着故事的一波三折之时,对遛鸟这种历史文化也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与理解。
老郭这个人物塑造得颇为成功,他的善良,他的睿智,还有他对故去的儿子的思念,都寄予在一只他偶然从野外捡回来的小画眉身上。最后,当那只鸟儿被一位爱鸟人士以热爱的名义放飞后,老郭的一番话引人深思:“自高自大,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放飞?一只还没有驯养好的鸟,你能保证它在大自然中健康生存吗?能吗?”老郭把年轻人留给他的钱撒了一地,愤怒离去。
如何理性地与自然万物相处,如何理性地对待我们身边的一花一木一鸟一兽,也许真的不像文中的年轻人所想的那般简单美好。近来年频频上演爱心人士放生故事,多少被放回自然界的小生灵,却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或者再次落入恶人之手而违背放生者的初衷。
“家有石则雅,室有石则安”,普通人眼中冰冷无生命的石头,在懂石爱石人的眼里,却寄予着种种人生大情怀。汴梁人吉文正退休后爱上养石藏石行当,对养石深有心得,又是“水养”又是“油养”,归根到底可说是“心养”,他用心侍弄的石头都似有了灵性,在遇人不淑之后,竟然如人夜夜呜呜悲啼。小小说《养石》给读者讲述的是养石经,透出的却是石品如人品的人生哲理。
曹洪蔚多年来坚持文学创作,已出版《失恋的村庄》《相思树下》等文学专著多部,作品屡屡获奖。这一组以汴梁城为素材的小小说新作,有奇花异石,有灵鸟奇人,在一份浓郁的文化气息中,折射出今日形形色色的汴梁人的人世悲欢,是一组颇见功力的笔记体小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