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文坛诗话 |

掌舵的技艺
大约15年前或更早的时候,我的写作工作坊开始招收学生,他们是严肃、有天赋的写作者,
但惧怕使用分号,常常把观点阐述和背景回顾相混淆。他们需要学习技巧、磨炼手艺,在扬帆横渡太平洋之前,掌握一些航海的技能。
于是在1996年,我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叫“掌舵的技艺”,所教授的内容聚焦于写作的迷人之处,那些着实“性感”的地方——标点、句子的长度、文法……
5天的工作坊吸引了14个无畏的作者,他们敢于直面一切标点和驯服所有动词的时态。对我来说,他们的投入和反馈是无价的。
依靠我的笔记和他们的回应,我把这个工作坊的内容变成了包含一系列话题讨论和练习。
套用一个隐喻(Metaphor),我把它们称作“孤单的领航员和内讧的船员”。
目标群体依然是那些讲故事的作者,他们在叙事文的基础上,在那些直接或间接的语调里寻找思想、讨论和练习——
标点、句法(Syntax)、句子、动词、形容词、语态和观点,当然还有其他方面。
以此避开陷阱,循序渐进的练习,写作的愉悦感和参与这场真实、盛大的词语游戏的满足感。
如今,学校很少教授那种曾经一度是常识的基础知识,即与语法(Grammar)有关的词汇——语言和写作的术语。
主语、谓语、宾语、形容词和副词、过去式、过去完成式……对这些词,不少人感到一知半解甚至全然陌生。
然而它们却是作者的工具。当你点评一个句子的优劣时,这些词语不可或缺。
一个不了解它们的作家就像一个不能分辨锤子和改锥的木匠。
(“嗨,伙计,我用那玩意儿有点儿尖的那头,能把这东西整进这块木头吧?”)
但我敦促我的作家读者们,重视语言提供的这些绝佳的工具,只有对它们了若指掌,才能驾轻就熟地使用它们。
过去20年里,出版界的变化翻天覆地,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对写作本身有了许多不同的理解。
我希望自己的书能够反映出在这个时代出版界的暴风骤雨中——
纸书与电子书——航行的风险与机遇,在这当中如何接受叙事艺术北极星的指引信号:文字如何展开,故事如何运动。
这是一叶飓风中的小船。它没有航海图,但我们有一些基本的方法让它继续航行,使它免于倾覆,免于破碎,免于撞上冰山。
孤单的领航员和内讧的船员
互助工作坊和同侪作家小组是不错的发明。它们让作家置身于一个致力于创造同一种艺术的共同体之中,音乐家、画家和舞蹈家都曾有过这样的小组。
好的同侪小组(Peergroup)能形成一种氛围:相互激励,温和竞争,激发讨论,在批评中练习,在困难中相互扶持。
如果你有意向也有能力加入一个小组,那就加入吧。如果你渴求这种与其他作家互相激发的工作方式,
却苦于找不到或者参加不了本地的小组,那就试试拥有更多可能性的网络,加入一个线上小组,或者自己建立一个。
但如果效果不佳,不要觉得被捉弄了,或者内心受挫。
你可以加入不少由知名作家牵头的写作工作坊,或者参加众多同侪小组,你会前所未有地听到自己作为作家的声音,这比独自沉默地工作能发现更多东西。
然而,你终将独自写作。而且最终你是唯一能评判自己工作的人。有权评判一项工作完成与否的——这也是我矢志追求,一直坚守的——只有作家本人,而且是懂得阅读自己作品的作家本人。
小组批评是自我批评的绝佳训练场。但目前为止,没有作家受过这种训练,也无法知晓自己需要什么。只有边学边做。
练习是提神剂
练习目标是把写作的某些元素、技巧和叙事模式的意识提纯、强化。
一旦我们敏锐而清晰地意识到这些技巧中的元素,就能够使用和实践它们,直到最后再也不用去有意地想它们了,因为那已经变成了技能。
技能让你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写作的技能让你获得写作的自由。它也会告诉你你内心想写的是什么。技艺使艺术成为可能。
艺术得碰运气,靠天赋。这是争取不来的东西。但你能学习技巧,掌握它。你可以靠学习获得你的天赋。
我不准备把写作当作自我表达、治愈疗法或者一种精神历险来探讨。
它可以是这些东西,但首先——和最终——它是一门艺术,一项手艺,一种创作。这才是乐趣所在。
去做好一件事意味着献身于它,寻找整体的和谐,从心所欲。学习做好一件事也许需要付出一生。但这值得。
写好小说最重要的是,讲故事
所有的练习都关系到叙事的基本要素:一个故事如何被讲述,什么推动它,什么阻碍它,这完完全全是从语言元素的层面上开始的。
写好小说最重要的10件事:
•语言的音乐性;
•标点、句法、陈述句和段落;
•韵律与反复;
•形容词和副词;
•时态和人称;
•表达与观点;
•隐含的叙述:传达信息;
•聚焦与控制。
说到练习,不管你写的是虚构还是非虚构,叙事就是叙事。
在大多数中学和高校,写作课程的重点都放在议论文上——提供信息,给出解释。他们谈的是“表达观点”,而不是讲故事。
有些技巧和标准适用于议论文,对叙事文写作却是无效甚至有害的;
用惯了精巧而事不关己的官场套话,练多了科学和技术里有意不偏不倚的语言,讲故事的舌头就灵巧不起来了。
回忆录和小说会面临各自的问题,但总体上,讲故事的人基本上都以同样的方式,用相同的工具箱工作。
叙事,每一个练习都不是描绘静态的场景,而是尝试记录动作或行动,写下正在发生之事。它不一定非得是叮叮哐哐的“动作”;
它可以是超市走道上的漫游,也可以是头脑中生发出的想法。
需要的是运动——从某处出发,到达另一个地方。这就是叙事。
20019.1.18日早4.46分兴安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