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追梦.《甄士隐一归宿真隐士》作者:云涯

(2018-11-21 20:56:18)
标签:

杂谈

红楼追梦.《甄士隐一归宿真隐士》作者:云涯

楼追梦 • 《甄士隐——归宿真隐士》

好了歌
王立平 - 红楼梦 电视连续剧歌曲集原声带

读《红楼梦》,我总有一种在虚幻和现实、古代与现世穿梭的感觉,时而听跛足仙人疯疯癫癫讲述通灵宝玉的神话故事,时而跟随故事里的人物亲历一段荡气回肠的人间传奇。若问我喜欢或不喜欢哪一个人物,我实在说不出,因为在我看来,里面的人物都如我所处的境地一般真实。每个人在属于自身的那个年代、那段年华里,曾经在得意时活的潇潇洒洒,也在失意时落魄的悲悲戚戚,人世间,哪里都有欺骗和谎言,也处处都有善良和悲悯,人们一边遵循着中国三大道统的教诲,一面又垂涎着道德之外的诱人虚幻。

在距离《红楼梦》诞生后的几百年来,如今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继续如梦似幻,亦真亦假的像梦一样的活着,当人的生活过于美好,或过于失败的时候,人的意识是处于麻醉状态的,自以为的清醒和理性之上其实蒙了欲望、愤懑、消极等看不见的微尘,而宿命本身并没有跳出凡尘的圈子,只有当宿命有智慧的时候才能觉悟,这个觉悟也叫做夙慧,慧根的正果。

第一章写到“正欲细看时(指的是甄士隐),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太虚幻境是一种自我回归的境界,也是另一个“我”走出迷失的世界,凡夫的身是迷失的,夙慧者的心才是真正的“我”,当一个凡夫能够进入太虚幻境的时候,也就是觉悟了,而甄士隐此时还没有经历女儿被拐走、葫芦庙失火烧尽家产、以及被老丈人骗光钱沦落到“下世的光景”,荣华富贵没有享尽,命运的霹雳还没有砸到他的头上,所以不能领悟,就进不去那个石牌坊的大门。“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从字面上看似乎像很简单的绕口令,实际上蕴含着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历经以身入世,以心出世的劫难方能参透,作者用最简单的文字阐述了错综复杂的宿命论,是对后世的提醒,也是对现实的讽刺。

甄士隐落难以后,投靠老丈人被嫌弃,算计,心中不觉生出无限悲凉,精神日渐恍惚。有一天疯疯傻傻的在街上闲逛,又听到那个道人唱了一首《好了歌》:书中第一章云:“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什,只听到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这首歌其实带有一些消极色彩,要想好就要了,了了就一切都好了,似乎有对愤世嫉俗支持的倾向,无欲无求,无牵无挂,无儿无女,无爱无憎,断除和世俗的一切关联,只为来到人间看破放下,试想如果大家都达到这个境界,都出家做和尚去了,可能用不了多久地球上也就没有人类了。当然我们能够理解,这一定和作者本人的遭遇有关,人不经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也很难练就一双看破红尘的“火眼金睛”只是当那颗小小的心也已经千疮百孔,温暖很难有安身之处。

世间并完美,一部伟大的作品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因为盲目崇拜,把作者个人的思想作为一种公式套用到任何人任何时代身上,这不仅是给作者抹黑,也是跟自己、跟当下的大环境过不去。事情应一分为二看待,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把重心倾向与积极的一侧,毕竟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种下了因,就要懂得为果负责,佛家讲因果轮回,不是所有人一世就能走去宿命的,有些人要经历好几世,灵河边上的三生石畔,可能有你也有我,前世今生,茫茫人海,我们并不能清楚欠了谁,该以怎样的方式回报,《论语》曰“既来之则安之”,既能做大丈夫,也要担得起小责任,不负此生来一遭的使命,使命无大小,贵在一心忠诚。关于金钱名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法自然,而不离道,万物长生。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部红楼梦,道尽人世光景,无论我们读到的那些故事有多么华贵,多么奢靡,多么黑暗。多么凄惨,仍然能够很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心里的痛,憎和爱,他的内心是美丽而纯洁的,如那群天真烂漫十几岁年纪的少年,也许从来没有过那些风流多情的女子,也许只有他的表妹是真实的,但她们是他心灵深处盛开的花朵,是那个封建年代里一缕微弱的春风,是他在人生的几案上,留下的最后一笔浓重的墨香。

人生一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给斯人过往多一些大度和包容,对漫漫前路多一些坚强和信心,别在痛苦里沉沦,别在失望中倒下,把伤口作为光进入内心的地方,把爱作为生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