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文随笔 |
小试,中式为秀才。须过县试、府试、院试三关,均在本县本府进行,府县官会同学中教官任主考。唯有院试要有学使按临,俗称学台考或道老。至清康熙年间,学使要有翰林以上官充任,其衔为钦命某省提督学政。与巡抚部院同级,故称院试。县、府、院试皆第一,谓之“小三元”。士子多以小试为畏途,故有钱人捐监生,即花钱买得国子监生员资格,避其小试,经赴乡试。
岁科试,是针对秀才而设的考试。乡试三年一次,中间二年穿插岁试或科试,岁试,为防止秀才荒废学业而设,三次不应试者,取消学藉。成绩一等可视为廪膳生,其次得增生,三等以下仍为附生。科试,为乡试而设,合格者方准参加乡试,科试一等前列,可为优生或优廪生,三等以下为落海,次年不得参加乡试。
乡试称“大比”,在省城举行。秀才顺利通过发科试,成绩在二等以上者参加。主考官皆从省城委派,省级官任监临,道府宫作监试,州县官只做考场服务,乡试中式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第二名为亚元。举人出路,以得中进士为正途。
会试屡屡不中者,头顶知县脚踏教官谓也。
2018.6.3日下午于创作室撰文
入选主题《四川人文杂志选稿》和《诗意秋圃》和《新浪名博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