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山海经的艺术魅力

(2018-05-18 14:37:20)
标签:

转载

——读《山海经全译》

作者:姽婳小术

《山海经》盖古之巫书也。

鲁迅先生从少年时期就对《山海经》爱不释手。他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道:“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身都震悚起来”可见《山海经》对其的影响。

我并没有如鲁迅先生一般少时就有对《山海经》的憧憬。可能是我为女子,对书中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那些志怪之物并无甚喜欢,但是你要说真正接触确是在少时。少年时除了课本外没什么非常正规的书,一是条件有限,二是家里也没有经济。那时候课间常传阅的就是大人手掌那么大的连环画,《山海经》就是其中传阅过的一本。虽然至今已经对内容没什么印象,但是对于其他《水浒传》等等还是有些许画面在的。

说来也巧,我前几天偶得一本北京联合出版社10月出的《山海经全译》(后文全以《山海经》代),袁珂大师的译文,非常经典。

《山海经》被誉为中国古代神话的渊源,全书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的神话最为出名,有古代小说萌芽之说,被称为“古今志怪之祖”和“小说之祖”。

我手上这本《山海经全译》乃神话大师袁珂先生晚年的编订本。书里不仅精炼了繁琐的注释,还增加了全文的白话翻译,更加方便了读者阅读。唯一不足点即:生僻字体并没有明确的标音。如果想精细阅读,则必然得备上一本词典,用于查询。当然,如果不求精细的读者,后面的全文译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山海经》是一本很杂的书,它的杂不同于《齐民要术》,确也堪比《齐民要术》。

书里神话故事,如熟悉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也有“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的带着宗教味道的文字。《大荒海内经》载:“后稷是始播百谷”,“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经》载:“叔均乃为田祖”,都是反应当时农业生产的文字;《大荒海内经》载:“义均是始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乃为手工;《大荒海内经》载:“噎鸣生岁有十二。”《大荒西经》载:“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次。”乃为天文、历法。诸如此类的记载不胜枚举。

《山海经》中神话故事多为奇诡,其意象为文学作品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

鲁迅先生说:“在古代,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印度、埃及、希腊都如此,中国亦然。”可见神话故事对于古代文学的价值和地位。

庄子书《庄子》:“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与神话的“以已观物、以已感悟”的表达方式可谓异曲同工。文学创作不是单一的写字,除了理性,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一种感性。在想象和虚构的世界中去寻找灵感和启示,你可以浮想联翩,可以疯狂可以浪漫。最后将这种情感达到更深层的艺术境界形成风格。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多是虚构的情节,有妖魔鬼怪,也有幽冥幻境。孔子曰过:“不语怪、力、乱、神。”后来清代学者袁枚集奇闻逸事、奇人鬼怪为书作《子不语》,书名正源于此。

常说《山海经》是一部奇书,怪书,却被《汉书·艺文志》列入形法家之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为“小说之最古者尔”。由此可见《山海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富有魅力的宝藏。

豆瓣评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