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风波》(鲁迅)随感

(2018-02-11 11:19:27)
标签:

转载


其实读完这篇文章,我的第一印象是生活的那个时候的劳苦大众的民族和自我意识都没有被唤醒。我们也不要一味地去批评当时的人们有多么的愚昧,这是比科学地。是想,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的话,你不就也愚昧么?所以啊,看待历史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他们的愚昧是社会环境造成的,他们也是直接受害者,我们要予以理解。



国家的革命和公司的改革基本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有所改进。但这个过程中,观念的东西的改变永远不是立竿见影的,它需要慢慢地去渗透,去解释。革新永远不是形式上的改变。犹如文中的有无头发就代表两种人生态度,人生希望。赵七老爷的对别人剪去辫子的幸灾乐祸,正说明改革只是流于形式,这必定失败。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恰恰就在于没有真正唤醒劳苦大众的民族意识和自我意识。

我要特别谈一下“七斤嫂们”。我为什么要写成“七斤嫂们”,是因为我想说这样一类人,生活中真真实实存在。欺善怕恶,欺软怕硬,不能明辨是非,然而总是要将自己奋力扮演成一个正确的人。这一种人先不要说他爱不爱面子,说到底就是自私,无真情实感。比如当我们一个团队去努力完成一件任务时,最终由于客观原因,事与愿违。当追责的时候,这些“七斤嫂们”会首先站出来说自己当初如何如何让建议,如何如何让正确,云云……说白了,就是逃避责任罢了。当困难或者需要担当时,第一个闪念想的不是应对而是迁责与别人自救时,劣根性就从灵魂深处跳了出来。团队要是有这样的人,要么pass这样的人,要么大家同归于尽。

人永远不要对别人的痛苦幸灾乐祸,情不自禁地做了一回又一回看客。对于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独辟蹊径,但一定要真情实感。你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分享别人,20%人会沉默,80%会不高兴;相反,你认为不痛快的事情,告诉别人,20%沉默,80%高兴!容不下别人的人,也大不了自己。

说到底,我觉得还是一个人的修养与觉悟。我觉得人的觉悟有三种途径可以提升:有一个很好的人生导师,但这个可遇不可求;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资历,这个跟年龄和自我对社会认识的有关,一般人不易做到;多读书,书可以使我们视野开阔,使我们间接地和高人对话,以提高自己。其实多读书,一点都不难,难的是懒。许多人只为懒惰找理由。这倒使我突然想起季羡林说的“边角料”,是啊,我们需要利用“边角料”,这很宝贵。

我一直认为,人要有自己的禅道。引用日本管理大师稻盛和夫的一句话吧------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它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