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小说中,不可否认,《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红楼梦》吸引众人的原因,我想不仅是其反映的思想,优美的诗词,动人的爱情,可能还与它“真实”的这个特点有关.
在《水浒传》中,英雄们都是力大惊人,像鲁智深一拳打掉店小二两个牙齿的不在少数.仿佛作者觉得只有这样写,英雄的形象才树立得起来.我承认《水浒传》写得不错,但这种描写手法难免给人夸张不真实之感。至于《西游记》是神话小说。暂且不谈。粗略算来,遵循“真实”这一写作原则的,并且写的非常好的,只有《红楼梦》了。
在《红楼梦》第五十九回“柳(荇)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就曾有这样一个细节:湘云两腮作痒,可能犯了癣,向宝钗要些蔷薇硝擦。宝钗说:“前日剩的都给了琴妹妹了。颦儿配了许多,我正要要他些来,因今年竟没发痒就忘了。”这句话表明,这些美女们,并不是没有缺陷的,她们都有犯癣的毛病。但你能说她们就因此失去了光辉,不漂亮了吗?答案是肯定没有的。在湘云出场时,书里也明明白白地写了她有咬舌的毛病,但这并不减她的可爱,反而增加了娇憨。这两点放在一处看看,你顿时会佩服曹公的文笔。为何?古代任何小说描写美女,必然说她沉鱼落雁,举世无双,把她夸得没有一点缺点,看得你都犯晕。可是曹公偏偏写了这样一些有缺陷的美女,并且这种手笔还增加了她们的迷人之处。还草蛇灰线地延伸到千里之外,引出了下面一系列故事。读者在读这些片段时,并不会因此而折损心目中这些女孩子的形象,反而会觉得她们更加鲜活有力,更贴近生活。这就是文学作品中“真实”的魅力。
《红楼梦》不仅在人物日常生活方面描写真实,还在人物性格方面描写真实。如鸳鸯。鸳鸯虽聪明伶俐,但由于出身地位、所受知识的局限性,说起话来虽俏丽干脆,但难免漏出丫鬟仆妇的特点。又如黛玉与晴雯。虽性格容貌相似,有“晴为黛影”之说,但黛玉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肚子里有墨水,发起脾气来还比较有小姐的样子。可晴雯不同。晴雯也聪明,但她不像黛玉那样博学多识,又因为不是这里的家生女儿,只是个较体面的丫鬟,所以她发起脾气时的言语,跟黛玉相比不仅更尖酸刻薄,还添了几分市侩的味道。曹雪芹在这些方面揣测得非常到位,不必赘述。
评价任何作品,都会用一个标准,那就是真实。写任何作品,也不能跳出这个规定。虽说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但都有一个界儿。
《红楼梦》的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艺术特色,就是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