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巴尔扎克1799年5月20日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15岁随父母迁居巴黎。17岁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
名发表过许多不成功的剧本和小说。为维持生计,1825-1828年期间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负债累累。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
作品
182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初步奠定了在文学界的地位。183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驴皮记》为他赢得声誉,成为法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早有把自己的作品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设想。1841年他在但丁《神曲》的启示下,正式把自己作品的总名定为《人间喜剧》并在《“人间喜剧”前言》中宣称要做社会历史的“书记”;认为社会环境陶冶人,因此应着力于“人物和他们的思想的物质表现”;要求作家具有“透视力”和“想象力”;注重对地理环境和人物形体的确切描写。从1829-1849年,巴尔扎克为《人间喜剧》写出了91部作品,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随笔等,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1833)、《高老头》(1834)、《幻灭》(1837-1843)、《农民》(1845)、《贝姨》(1846)等。他的辛劳
法国 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在他二十余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一部不朽的传世之作.在这些作品中,他一共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人们不禁要问,巴尔扎克是怎样利用这样短暂的时间来创作这么多的世界名著的呢?巴尔扎克有个创作时间表:从半夜到第二天中午工作,也就是说在椅子上坐十二个小时,专心修改稿件和写作。然后,从中午到下午四点阅读各种报刊杂志,五点用餐,五点半才上床睡觉,到半夜又起床继续工作.法国一位传记作家介绍时说:“每三天巴尔扎克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装满一次,并且得用掉十个笔头。”作品一览
《舒昂党人》 《高布赛克》 《苏镇舞会》 《家族复仇》 《夏倍上校》 《朱安党人》 《图尔的本堂神甫》 《十三人的故事》 《欧也妮·葛朗台》 《高老头》 《长寿药水》 《驴皮记》 《绝对的探求》 《古玩陈列室》 《赛查·皮罗托盛衰记》 《扭沁根银行》 《公务员》 《搅水女人》 《幻灭》 《烟花女荣枯记》 《贝姨》 《邦斯舅舅》 《农民》 《老姑娘》 《比哀兰特》 《阿尔西的议员》 《夏娃的女儿》 《幽谷百合》 《改邪归正的梅莫特》 《三十岁的女人》 《萨拉金》 《红房子旅馆》 《沙漠里的爱情》 《无神论者望弥撒》 《冈巴拉》前一篇:[转载]巴尔扎克的奈何艺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