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登临送目•残阳泪眼

(2017-09-18 10:03:28)
标签:

转载

——对王安石《桂枝香》的另类解读

 

    很喜欢王安石的这首词,这是因为它呈现了犹如电影画面一般苍凉悲壮的景象,又抒发了如同悲剧一般凄美忧伤的情感。这首词用词唯美、节奏明快,具有回味悠长的意蕴。在鲜明的主题基调之下,上下片情景交融和谐自然,层层递进、渐次呈现。当我细心品味吟诵这首词的时候,我感觉它具有“苏辛”豪放词的意蕴和风骨。

 

原词: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远照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谈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露。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转载]登临送目•残阳泪眼 

注释:

1.“天气初肃”,意指秋高气爽,江天开始变得疏朗。

2.去棹,远去的航船。

3.“酒旗斜矗”,飘舞着酒旗的酒船

4.星河,夕阳下波浪闪烁的河面犹如星河

5.“叹门外楼头”,唐代杜牧用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诗句,述说南朝陈后主昏庸亡国的历史故事。

6.“后庭遗曲”,出自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登临高楼,极目远望吧,正是金陵晚秋时节。但见江天萧索,疏朗空阔。千里长江澄澈明净,宛如一条素净的丝带轻柔飘荡。江岸苍翠的山峰连绵起伏,紧密簇拥。江面上远征的战船迎着夕阳扬帆远去,歌舞宴乐的酒船背向残阳借着西风迎面驶来。彩色的画船掩映在淡淡的浮云之下,洁白的鹭鸟腾飞在福光闪闪的河面上,此地此景使用画笔难以描画的壮丽景象。

      回想六朝以来金陵故都,达官显贵曾经在这里竞相追逐奢侈繁华,然而到头来都如同南朝陈后主遭遇“门外楼头”的王国悲剧。这样的历史悲剧历朝以来接踵不断,遗恨重生。如今凭高远眺着千古遗迹,只能为此荣辱相继的历史哀婉殇叹。六朝以来的历史已如滔滔江水东流远去,但是在那寒烟飘渺之中,衰微的小草却依旧凝聚着翠绿的生命色彩。如今面对着历史陈迹,那些不知有过亡国遗恨的红楼歌女,仍旧不断传唱着陈后主时期的亡国遗曲——《后庭花》。

 

与常规解析的分歧所在:

“征帆远照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这句词的普遍的解释是:张满风帆的小船行驶在残阳下,倾斜矗立的酒旗在西风中飘舞。我认为这里描述的是对比反差非常强烈的视觉景象:一面是远征的战船面向残阳悲壮西去,一面是歌舞行乐的酒船背向残阳寻欢东来。“去棹残阳”也就是面向残阳向西而去,“背西风”也就是背向西风由东而来。这一句强烈地反映出北宋后期人们面临国难,却沉浸在歌舞享乐之中。王安石正是看到这种情况,由此发出了下面的悲愤感叹,也就是由这首词的下片触景生发的悲愤之情:“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是这首词的核心,正是这个核心才确立了这首词的主题和基调,才使得上下片紧密的融为一体。否则,按照当今网络上以及书本上的解释,就会忽视了这首词的核心主题和基调,造成处境与心境的分离,写景与抒情的分离。

应该说对古人诗词的解读,也是一种怀古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感怀的感觉也会有参差不同的差别。我们追求在深情的怀古中,更加贴近古人由衷的情怀,因此,我还是要用“凭心怀古,感悟参差舞”这句词,来述说我有别于他人的感悟和想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