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尹燕忠读书日记166

(2017-05-17 15:29:40)
分类: 尹燕忠读书日记

2015415

23、读童庆炳

早读李煜词,苏轼词,上午看孙子,读《三希堂法帖》,烧水倒垃圾。上午8时许韩明福弟来电话,我说上南栾谈上安徽之事,我答应回来后请他去饭店吃饭。

上午1120分玫厅阅,童庆炳《第二只眼睛》——作家的艺术直觉力一文。“真正的创作是最客观又最主观的。”

马克思说:“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作家的创作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生活信息的过程。“在授爱信息的同时,作为创作主体的做家也释放出他的一切能量,表现他的独特的人格个性和多种心理能力永远处于活跃状态。”“只有当作家的心灵征服了生活之时,一个新的艺术世界才得以诞生。”

下午240分再读童庆炳先生《维纳斯的腰带》一书中《第二只眼睛》——作家的艺术直觉力一文于玫厅。对于作家来说,创作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生活刺激对象的新品性和强烈性,更取决于主体、心灵全部审美心理能力的活跃的质量和强度。如果没有主体、心灵及其能力的活跃,再强再新的对象刺激对作家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奥地利现代诗人在《致一位青年诗人的信》中说:“假如你觉得生活贫乏,不要去指责生活,应该指责你自己,应该指责自己还缺乏诗人的气质,因而才能利用生活的瑰宝。”

“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觉形势美的眼睛”(马克思语)

一、艺术知觉的特征与功能:1、艺术知觉与普通知觉的区别,宋迪从败墙看出山水画,达-芬奇从墙石和石头上见到的风景画就是从普通事物中感知到了“表现性”。象非之象,学非之景,享外之情,当你看到扭曲的脸而知心中充满愤怒,当你遇到一群少女而感到春天气息,当你看到台湾海峡的汹涌海水而想到思亲血脉,当你看到夕阳西下享黄昏怆而感到一种欣然结束时,当你看到小溪旁,竹地上跳跃的小鸟而感到自由与和谐时,当你从败墙看到美丽风景时,当你从漂浮的白云看到了骏马奔驰、群狮的戏耍的时候,当看到满山的红高粱觉得那就是燃烧的烈火的时候,你就知觉到了事物的表现性。这种直觉就是艺术知觉。

物理属性的月亮无人艺术家不美注意,艺术的月亮却在艺术家的诗文中俯首皆是,1、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滕王高阁曾醉,月涌大江流。杜甫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4、高星粲金粟,落月沉玉环白居易

5、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白居易

6、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李益

7、上人分明见,玉兔潭底没。贾岛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10、今宵酒醒何处也?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11、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柳永

12、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

13、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毛滂

14、平生绝爱初三月,况是平池浸玉钩。陆游

15、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陆游

16、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寞春。董解元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从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艺术家所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术家的感受,就是他见得到别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奢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他们不仅在观察,而且在领悟。不仅用感觉,而且用心灵。“科学家把心灵从感觉里排除出去,诗人则是把整个的心灵沉浸在感官里。”这是作家心灵的内视。与感觉的外视是完全不同的。从江水看到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花开花落看到青春美好与易逝(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春蚕吐丝到蜡烛燃烧看到爱情的忠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连片的芳竹看到返回故乡的无望(山映斜阳天接水,芳竹无情,更在斜阳外)。

2、艺术直觉力与作家的基本素质

冯敬兰在小说《夏日辉煌》中说李艳儿天天看太阳;写她的感觉:艺术家用金黄、橘红、玫瑰涂抹太阳。科学家论证出太阳是一只连续爆发热核反应的氢气球。李艳儿天天看太阳觉得太阳不过是一大片刺眼的天。她写老彩的感觉:昼夜听惯了海的呼啸,她从小就不觉得海喧闹。如今钻井台上巨大的轰响冲刺双耳,她反而感觉到一种宁静。

她写林放在井喷中即将死亡的感觉“一块石头从井口冲出,像他飞来------他发出一种声音,沉重的叹息,头无力地垂下去,鲜红的血汨汨的流淌,帽沿挂了一条艳丽的小瀑布。她的脚下,王风的身旁,绽开了耀眼的红花,大朵小朵,重重叠叠地灿烂着。空气甜得腻人。一种欣快感沿着嗅觉神经迅速传遍大脑。他感动从未有过的轻松、舒适、快乐。是啊,多久没睡过安稳觉了?几个月?几年?抑或大半生?他以自己的生命终于换取了信任。”

杜逸的《黑森林》充满“文学格式塔”,即把4种或几种不同艺术地联在一块。他这样写草原之夜:“夜又来了。当黑夜从遥远的山谷气喘吁吁蹒跚而来时,草原便在一派无可奈何的寂静渐渐消匿隐去。夜风像一个心力交瘁的老头发出的叹息,有时也会絮絮叨叨地说些什么,也许是在讲一个古老得令人窒息的故事,也许是在抱怨暮年的孤独。这时候黑呼呼的群山和隐约泛着白光的河流都进入了睡眠状态,,而在潮湿的坡洼里便有一点牛粪火忽明忽暗地亮起,于是在那条洼地里就荡开了一股子牛粪燃过的令人亲切的气味儿。”

9时23分读啟功先生散文集《浮光掠影看平生》中文章《论书随笔》一文于玫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