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忠读书日记165
(2017-05-17 15:28:11)分类: 尹燕忠读书日记 |
2015年4月14日
22、论美丑
早3时50分玫卧读童庆炳教授《维纳斯的腰带》一书章节。2、丑往往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和激发美感,清、郑板桥论石“瘦绉漏透”“丑而雄,丑而秀。”
郑板桥为画石题诗:“一卷柱石欲擎天,体自尊崇势自偏。却是武乡侯气象,侧身谨慎几多年。”
法国著名雕塑家有一件《欧米哀尔》雕像,面容憔悴,肌肉萎缩,充满皱纹的皮肤,虽则丑,却表现了罪恶的社会把一个女人的美和青春给毁掉了。
3、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愉快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我们既然嘲笑丑态,就比它高明。”
4、形式美对内容丑的征服与消融,李白诗词“丹青能令丑者妍”,《于阗采花》篇:“丑得如此精美,王熙凤即如此。”
李煜词《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原文及翻译: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形式的美感征服了皇帝丑恶生活的恶感,而给人形艺术之美。
早6时30分读上书“文学中花丑为美的基本条件,”1、审美理想的烛照,“没有审美理想的照耀与穿透,丑的艺术描写是不可思议的。”
2、真实地揭示丑的形态和内在本质。罗丹说:“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在描写丑的人丑的事,也要显示他因有的性格逻辑,不回避生活本身的全部复杂性、矛盾性。”刘安编纂的《淮南子-说山训》说:“女美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法国文学家席勒说:“任何人,即使最坏的人,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地映现出上帝的影子来。”
3、以艺术形式改变丑的色调和音调,“任何丑的、卑下的事物在真正作家的优美形式的表现中,都可以是美的。”
上午10时回让庄铺老家在永河处买了肉送给母亲,与宗炎兄、传凤、采庆叔闲谈。挪了8棵小香椿树栽在40号楼门西,其他地方先栽上了,物业无从管,也就形成自然了,我栽又有何妨呢,在家拿回了三希堂书贴。吴晓可新去用车带姥爷姥娘去了,老人上山刨地去了。可新姥娘去了,我问母亲还去泰安吗?她说不去了,说姨奶奶哭。但意味深长。
碰到爱苓、广苓、宗君、尹五均说话,而二狗家与那女贼却那么敌视淡漠,何故也?区区小事,何足道哉!
美丽地描写悲哀。苏轼掉亡妻词:《江城子——乙印正月二十月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