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之子孔宪才之六——尹燕忠
(2016-06-26 16:51:44)分类: 报告文学 |
一、吃苦
二、读书
孔在北京听京戏,听说书,爱串书摊、看小人书,因家困境老早缀学挣工分。他爱读书,这成了他的习惯,每天劳作之余,他都看书,什么《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的片断,他张嘴就来,还能编成词儿说山东快书,说武老二,说三侠五义。后来让他看坡,他在清新的庄稼地里,陪伴着蛐蛐、蟋蟀、蚯蚓的小曲;陪伴着各种美丽的小鸟的歌唱,沉醉于书的海洋中,他读《说岳全传》,他读《清史演义》,读孙犁、柳青的书,更读侯宝林等大师的相声,读三言二拍,读《苦菜花》;读《红旗谱》等,这些养料造就了孔宪才。孔宪才长得像个一般社员,但文化的熏陶造成了孔的儒雅及洒脱,造就了他的博学与多才,他能上台演出,能写小说、散文、曲艺小品,自成孔家风度。
三、曲折
孔宪才的博学多拾,使他能自编、自导自演节目,上了村里宣传队,能扮各种男女人物,是个台柱子,很多大闺女愿意跟他,上他荷包里塞纸条,他都拒绝了,找了一个勤劳,扮相一般的姑娘终生为妻。
孔的成才被社会拔去,他编节目演出、发表作品,不知得罪那位神仙,说老孔不安分,是个危险分子,还有什么桃色,云云,帽子一个一个,不一而足。不就是作品中的人物拐着你了吗?何必对号入座呢?那时孔还是个临时合同工,是县里看准的文艺人才。
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公社要开除他,公社里有领导说孔还不错,不能听风就是雨,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吗?于是又弄了3个暂时留用,这就是平阴文化界一时流行的对孔的“死缓执行”大荒唐之笑谈,堂而皇之也!当时的平阴大秀才,写《三下驴》的剧作家孔令才出马了,他任县文化局长,给主要公社当官者说情说培养一个别的官易,培养一个文艺创作人才不易,“文艺作品是塑造形象,是高度概括,不能对号入座”等等,给孔宪才有师徒之情的大作家任远先生来了,梁兴晨小说家来了,说一个公社容不下一个文艺青年,什么度量,什么眼光,领导“开恩”把。
惊县惊市,孔宪才终于解除“死缓”,上班了,他跳进大河,赤身裸体,时而侧泳,时而蛙泳,时而仰泳,时而蝶泳,搏击风浪,大呼长啸,大叫“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高尔基《海燕》散文诗中的句子。
孔宪才,一九八五年转成国家干部,他破格录用,他更加努力奋斗,写出很多好作品,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二哥你走了,你坚毅的精神价值无价。
撰稿
收入《文学艺术》《四川人文杂志选稿》《作家之路》《新浪好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