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伟人都神化、美化了,反而叫人不相信,离人间烟火太远,你譬如作家权延赤写的《走下神坛的毛泽东》、《走下圣坛的周恩来》就很真实可爱,愈显伟人之高大,如鲁迅先生以前就迎合了政治需要被人美化、拔高,一脸严肃无人情味,即使不真实,笔者参问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回忆文章,如周海婴《我与鲁迅七十年》,其为周令飞《鲁迅是谁?》、夫人许广平,回顾文章回忆文章,学生萧红文章,以及日本友人增田涉、内山完造等人文章,还有大量各种不同版本的《鲁迅传》等,看到了一个真实可爱的文化先驱——鲁迅。
他将弹弓瞄向随地小便者,他的文章里不光有刀枪,还有零食,他的拿烟姿势被后来的香港电影大佬争相模仿。
他天生爱捣乱、酷爱恶作剧,血液里是挑衅的基因,迷恋一切赤膊上阵的格斗,她喜欢吃零食,不想做大师,骨子里是天生的桀骜,不顺眼就一律踏翻。
在鲁迅身后至今的近70年间,来自各个角落的对这个名字的喧哗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与他同时代的那些风云人物,却也最多不过在人们记忆的某个片段偶尔闪过。单单这一点就令人惊讶不已——这一定是一个奇异的灵魂。
今天的厦门大学应该是国内最气派漂亮的高校之一,除了众多拔地而起的新楼和绿化良好的校园,厦门大学大约还是国内唯一跨海的高校。鲁迅曾在厦门大学任教,一直是这所学校引以为荣的历史。但是,鲁迅当年在这里的经历却有点滑稽。
当时的厦门大学远没有现在这么阔气,学校地处荒僻、设施缺乏,连给教员住的宿舍也捉襟见肘。鲁迅刚到学校就住进了生物楼三楼,几天后校方,催促他搬家给陈列品腾地方,但又不指定搬到哪里,使,初到厦门没几天的鲁迅就给厦门大学盖棺定论了:“这学校------办事散漫之至,我看是办不好的。”
后来好不容易在图书馆楼上给鲁迅一间空屋子,而对鲁迅提出要一些家具的请求,主管人员不知何故推三阻四,弄得鲁迅终于发火才算解决。然而,到厦门以来的大小波折已经足以让鲁迅打退堂鼓了:“我本想做点事,现在看来,恐怕不行的,能否到一年,也很难说。”
大概学校的管理确实有些混乱,住在宿舍的教员连方便都要到160步外才有厕所。鲁迅的对策是,天黑之后,小编就在宿舍楼下的草地上就地解决。其实异乎寻常敏感的鲁迅在小节上不是一个随便的人,这种类似顽童恶作剧的行径发生在他身上,因此越发显得奇特。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北京绍兴会馆,不过这次鲁迅扮演的是维护公德的角色。一次有朋友去拜访鲁迅,正好有人在墙边随地小便,朋友看见鲁迅用弹弓聚精会神的在射此人。
很难想象一代大师竟会如此拿人开涮,然而鲁迅复杂的个性中始终不乏这类风格。他杂文中频频出现的调侃,在北大任教时给同事起的外号,都在丰富着他沉重之外的另一个侧面。顾颉刚是鲁迅中的对头之一,他的一个面部特点是长了个酒糟鼻子。鲁迅在给朋友的信上就戏称顾为“鼻公”,有时干脆在毛笔信中用朱笔一点以代表顾颉刚。
据说爱吃甜食是鲁迅留学时养成的习惯。
有朋友从河南给鲁迅带来两包柿霜糖。徐广明见后告诉鲁迅,这糖用柿霜做成,如果嘴角上生些小疮之类,用柿霜糖一抹就好。但是此时鲁迅已经吃了一大半,珍重之下赶紧把糖收好,以备将来药用。
不料才到晚上,鲁迅又觉得生疮的时候毕竟很少,不如趁新鲜吃一点受用。在小小零食上立场如此不坚定,似乎又和大师身份不符。
鲁迅在零食问题上是素有算计的。有客人来时,鲁迅一定要请吃点心。一开始男客女客一视同仁。但男客往往战斗力强劲,经常把鲁迅的存货消灭得干干净净。鲁迅由此改变策略,改用落花生代替点心。客人大都对落花生不感冒,总是吃的不多,而对女客依旧采用点心政策。
恰巧高女士来访的时候,鲁迅没有别的点心,只好奉献出柿霜糖。为了表示郑重,特地准备说明来历,谁知高女士是河南人,你一看就说了个一二三,之后赏脸尝了一片。鲁迅由此恍然,请河南人吃柿霜糖,犹如请绍兴人喝黄酒,都是班门弄斧。
女师大风潮后,鲁迅在皮库胡同给离校的学生上课。时逢女师大校庆日,这些被扫地出门的师生同样不肯示弱地聚集一堂庆祝,不擅文艺的鲁迅被大家强迫表演节目。无奈之下,鲁迅忽发奇想,号称表演单人舞。当时40多岁的鲁迅抱着一条腿,在场内毫无节奏的乱蹦,全然不拘泥于老师或长辈的形象。全场轰然大笑之下,鲁迅蹦得越发起劲,全体师生足足笑了半个小时。
鲁迅的烟瘾知道天下尽知,以至于人们记忆中她的照片,常常是拿着一支烟卷,烟卷和他的胡子一样,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形象。一次从东京回仙台,买完火车票后,鲁迅把剩下的钱统统买了烟,以至半路口渴却没钱买水。以后鲁迅烟瘾日大,被称为连珠炮式的抽烟法,就是一支未灭接上一支而不点火柴。
有人说,鲁迅点烟的同时也点燃了战斗的激情,犀利锋锐的文字就此流淌了出来。这有点类似有些瘾君子的说辞:抽烟是为了思考。鲁迅并不为自己的嗜好找什么借口,实际不管写作、休息还是待客,鲁迅的烟都一直在燃烧。不抽烟的人去鲁迅那里,走后身上都有一股烟味儿,这被称为见过鲁迅的证据。鲁迅的习惯是从来不把烟盒先拿出来,然后再从烟盒里抽出一支,他总是从灰布棉衫里去摸出一只来吸。并且抽烟不讲究档次高低,经常吸的是低价烟,因为“虽然吸的多,却是并不吞到肚子里”。似乎不想让别人看见他抽的是什么牌子。鲁迅拿烟有时还有一个特别的姿势,就是不用食指和中指,而是用大拇指和另外四个手指拿烟。后来香港电影里大佬们拿烟的姿势,也就源于鲁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先生关心青年工人,亲自免费送给青年工人苏联小说《表》,给青年人修改文章,给萧红的穿戴衣服的搭配色彩提看法。生气时在阳台上打滚、爱子、生气、迁怒于人,树敌过多等。鲁迅是个斗士,更是一个好父亲,好老师,好朋友,鲁迅永活人间。
2012年锦水史志办
2016年4月3日于玫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