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小说如此,诗更如此,冯恩昌先生如是说:诗讲求深度,给人较多的启发,这就是诗的含蓄。
我刚写诗时,老是怕人看不明白,把诗写得太直、太浅、太露。读者看了,没有咀嚼的味道。这样的东西,严格说来不是诗,而是顺口溜。要想把诗写得含蓄,肚子里的话,就不能直说。我们说,做人要直,写诗要曲。许多老诗友对我说:“你做人老实,写出来的诗也老实。”这说明我的诗写得太直白了。我们写诗,往往只写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挖掘不出事物的实质。写出了人的音、容、笑、貌,写不出他在想什么,更写不出他那美的心灵。只写出小草绿得美丽,写不出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更写不出它的家族能编织出一个春天。只注意写人们能看到的东西,不注意写人们内心世界里的东西。这是我们的诗不含蓄的重要原因。写诗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全告诉别人,但又要让人读后,能琢磨出你的意思。诗意,有的在言中,这样才有味道。
有的诗人,在诗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让人去琢磨,去思索。这样诗就显得深沉了。如我在《济南日报》登的《黄瓜》一首:
带着一身银刺,
头顶金色小花。
花心里那只小蜜蜂,
嗡嗡嗡,在唱啥:
是夸好鲜的黄瓜,
还是赞种瓜的农家?
说是悬念,并不是不能解答 。读者加以思考,就会得到肯定的诗意。这首小诗的意思是很明确的。小蜜蜂的歌,就是夸赞农家的,再深一层说,就是城市的人们,夸奖进城卖鲜黄瓜的农家。
含蓄,是诗的重要特征。它和朦胧诗是有着明显区别的。而朦胧,则是模糊的意思,即模模糊糊叫人看不清楚。我们要下功夫把诗写得含蓄,且不可把诗写得朦朦胧胧,让读者去猜谜语。
2016.3.29写于安城镇《改革开放实录》写作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