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继及作品
(2016-03-07 10:59:55)分类: 文坛诗话 |
作家张继及作品
作家张继是山东枣庄市人,曾在峄城文化馆工作,今年48岁,后调济南市作家协会工作,曾创作《乡村爱情》,后又调沈阳军区。我读过他的很多中短篇小说,他以《三八年,鬼子占了俺峄县城》短片而成名。后出版中短篇小说集《人样》而著称于世,他的创作不事雕琢,像铅笔素描画一样,人景深刻入脑。他现在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他在《感谢村庄》一文中说:
谈起小说我不得不再一次提及那个极有意思的村庄。那就是我现在仍然居住的卟乐村。我小说中的许多故事都是在这个村庄里孵化出来的。关于卜乐村的地理地貌我曾在我的许多小说中描述过,诗歌西边靠河北面靠山,不太富裕但却很有人情味的大村庄。在这里,古老和现代,传统和新潮,平凡和古怪,美好和凶恶……,各样物事无时不在碰撞和交汇。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二层楼房和草屋面门而居,裹脚的老妇人和烫着摩丝头的少女比手画脚讨论一件往事,拖拉机和摩托车在村道上撒欢奔突,但一眨眼你还可以看到成群的黄牛和驴马拉着木犁在村口慢条斯理地走走停停。你可以看到昨天被追击的小偷今天却和追打小偷的人伸着脖子打牌下棋,并煞有介事地争论。这儿的人有时为了赌天气的阴晴一诺千金,有时又为一垅庄稼背着煎饼咸菜告你三年五载……。
许多年来,我的思绪就常在这个村庄里游走,我也时常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有时也像一只孤独的羔羊一样站在山坡上俯瞰村庄。我对每一桩事,每一个情节充满热情,哪怕是极小的一件琐事,一个变化,一个媚眼,一声声口哨或一滴眼泪都会在我的视野里美丽、生动,我会为他们感到丰富,感到充实,甚至热泪盈眶,颤抖不已。
……面对村庄和兄弟爷们父老乡亲我总有许多话说,那感觉就好像村庄是一座蓄满水的水库,而我则是它的一脉水流。我无法割断我和村庄的联系,我也搞不清生活和小说的界限,有时我甚至还觉得小说本来就在村庄里存在着,一若那些树木、河流。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把我的一些邻居换一下姓名通过一枚信封把它们打发到外面的世界中去。我很少为语言、细节和故事费尽心机。但是几年来我从来没有放松对一种东西的寻找与痴迷,那就是适合于我的叙述方式和话语,并乐此不疲。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试图对传统意义的乡村生活进行一种新的解读,使它们温馨一点,耐看一点,仅此而已。……写到这里我仿佛又看到一位姓李的邻居扛着铁锄从田里归来,他的身上还沾着碧绿的草叶和金黄的泥土,他看见我咧嘴一笑说:这回该轮到写我了吧。然后不等我开口就抬脚走进我桌上的方格纸里,像个爱动的孩子一样,极富表现欲。我知道我的邻居其实也和我一样,非常渴望到外面一游。真的!
全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报到的第一天,我碰到了朴实得像一棵平平常常的庄稼模样的张继,在一块儿聊了好一会儿,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两天的时间同吃同住,第三天又听了他的大会发言,对他的了解就更深了。
此前是从作品中了解张继,这次是从生活中了解了张继。
1987年开始学习文学创作至今,张继已写了十五年。十五年来,他先后做过农民、工厂临时工、锅炉工、派出所治安联防队员、人口普查员、通讯报道员、文化馆创作干事等等,现在他又成了一名作家。
张继在中学时属于学习一般的那种,高考落榜后,他报名参军,验上了,但最终又因为家访时他母亲的犹豫而给刷了下来。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民青年,没考上学,没当上兵,又不太像能靠一门手艺如养鸡养兔种果树等发家致富,他的未来可以说是不容乐观的。幸好,他有了文学女神的青睐。
张继这几年一直是写农村题材的小说,写了差不多有200多万字了。他在农村里呆了有近三十年,农民的喜怒哀乐、忧伤苦难他都深有体会,特别是他们吃苦时的乐观和获得点滴幸福时的激动与兴奋,对他而言,都是那么生动的事情。“面对他们的劳作,我时常感觉我是他们中间一棵不太合格的玉米,充满愧意。”
他说他从农村出来后,最听不得谁笑话农民,在谁取笑他们的时候,他总是觉得那个谁是在笑话他。“我把农民看作是我的衣食父母,写他们的时候我总是心怀虔诚。”
张继的写作是一种离他的生活很近的写作,写作内容的现实性几乎就决定了他在形式上的朴实无华。在语言上他很少玩什么花招,“在写作的时候,我会感觉语言就像村里的柴草,一垛连着一垛,信手拈来不很费力。”“我的人物是一群朴实的人物,他们与我身边的人几乎一模一样,如果说我把他们写进了小说,倒不如说是他们走进了我的小说,更恰当一些。有时候我觉得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把他们装进信封,寄到外面去罢了。”他在叙述方式上也是一种传统的叙述方式,就是讲故事,然后把故事作为载体,把他自己想说的东西说出来。
凌可心是写大海边生活的作家,张继是写鲁西南生活的歌者,是一株优秀而朴实的玉米,他是山东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