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苦难与读书
(2015-12-09 09:32:05)分类: 文坛诗话 |
作者的苦难与读书
一个作者要有自信,有信心,相信自己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能做出成绩来。文学本身是种马拉松式的长征,很苦,不是悠闲的。越处在不好的环境中,奋发的力量越大。巴尔扎克说过,苦难是老师,别林斯基也说过,苦难是一所做好的大学。当然我不是说,没有苦难也要大家去享受一段苦难。而是说大家要把生活标准定得低一些,把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你从事的事业上。有了生活的经历,你还要多读书,你不妨去找你最爱的书去读,这从心理学上能找到一点根据,凡你爱读的书,它总与你的气质有些想通的东西,这样能很快从它身上吸收到营养。名著是要看的,不妨往后放放。我年青的时候最爱读的是孙犁的作品,读得如醉如痴。它给了我很多营养。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了很多书,由于阅历的不断增加,艺术视野不断扩大,生活面不断扩大,我觉得,从名著中也看到了它们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是说自己提高了一步了。说这些的用意是说,我们作者如果只写不读,是很不容易提高的。只往外掏,不往里续,只卖不买,这不行。在五十年代,半文盲的同志,也写了一些东西。生活造就作家,但生活不是万能的,现在不能再认为有丰富的生活就能成为一个作家。我国的大作家,如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等,各种知识都很渊博。我们五十年代这批人,在党的阳光下成长,正在刻苦学习的时代,一场政治风暴,使我们失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当然,获得了另外一些生活,可是书读得不如老作家多。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最有成绩的,有世界声誉的作家,仍然是我们的前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