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群文阅读《留白与补白》教学设计——新都区西街小学   兰桂玉

(2017-12-20 22:38:11)

【教学年级】

五年级

【群文议题】

为什么文学作品中作者要留白?

【教学选文】

《跳水》、《童年的馒头》、《窗》、《树上的那只鸟》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身处地、合理推测等方法进行个性化的补白,加深对人物形象及文章内容的理解。

2、通过补白感知留白的作用。

3.从作品中得到启发,明白“友善”等处事的基本准则。

【教学重点】

1、通过设身处地、合理推测等方法进行个性化的补白,加深对人物形象及文章内容的理解。

2、通过补白感知留白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补白感知留白的作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力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师生讲笑话,品笑话。

一、设身处地、合理推测——知怎么补               

(一)设身处地知补白

师:上课,孩子们好,刚才我们从笑话中知道了作者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会把想表达的内容不明确地写出来,其实在很多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突出主题都会用到这个方法,他们有意识地在文章中留出一些空白,这种写作的技巧就是——留白(板书),而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这些空白想象和补充出来,这就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常用的一种方法---补白(板书并用CAI出示课题)。接下来的时间,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去初步感知文章中留白和补白。

上学期我们学过《跳水》这篇课文还记得吗?我们再回到这个故事现场去看看:风平浪静的一天,一只游船上的猴子拿走了船长儿子的帽子,孩子为了取到帽子,摇摇晃晃地走上了桅杆顶端的横木,水手们都吓呆了,正在这时,船长出来了(CAI出示:)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

师:我想请问:难道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上摇晃心里没什么想法吗?(CAI出示空白处的问号)假如你现在就是船长,你会怎么想?

师:你的心情怎样?

师:你的心里——紧张。

师:我听出了你对儿子的担心。 

师:看得出你心急如焚。

孩子们,知道刚才你们想象、补充的船长的心理活动这个过程叫什么吗?对,就是补白!

通过刚才你们的补白,你们能说说要进行补白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要把自己放到情境之中去。

生:要进行合理的想象。

生:要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师:是的,补白首先要将自己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景之中去(这就是设身处地),再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的想象。(板书:设身处地 

(二)合理推测知补白

其实,《跳水》这个故事在原著中,托尔斯泰写到“他又开始呼吸了。”故事也就到此结束了。(出示PPT:“他又开始呼吸了”)如果要请为故事你续写一个结尾,你会写什么呢?请孩子们在材料一的下面为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结尾。(一两句话就行)

续写、汇报。

师:你想象很合理。

师:你设身处地去想了。

师:你从船长的角度进行了补白。

师:你从孩子(水手)的角度进行了补白。

      你从   的心理活动、动作、神态进行了补白。

师:孩子们都补充得合情合理。在《跳水》这篇课文选入教材的时候,编者也补充了一个结尾,请看:(出示PPT):船长一看到这儿,突然间,好像嗓子被什么东西捅了一下似的,呜咽起来,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的这副模样,他赶忙一头钻到船长室里去了。

师: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写谁呢?

师:文中有那么多水手、有孩子,为什么要单单补充船长呢?

生:因为作者的目的就是要表现船长的(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及深深的父爱)。

师:看来你最懂作者!

由此可见,我们在补白的时候还应该注意什么?

生:

师:补白时应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再顺着作者的意思去进行合理的推测,这样才能更贴近原文。(板书:合理推测

二、 巧抓标点,关注结尾——知在哪补、怎么补

  师:可是一篇文章那么多内容,究竟该在哪里补白、该从哪些方面来补呢?我们到具体的文中去看看。

请孩子们快速浏览《童年的馒头》,找出一个你最想补白的点,想想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补白,再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交流汇报。

师:老师也找出了四个补白的点:10自然段: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结尾)

7自然段: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标点)

4自然段: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字里行间)

9自然段: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字里行间)

像这样的又不在结尾,又没有特殊标点的句子,老师就建议把从字里行间去找补白的点。

师:现在,你能说说《跳水》和《童年的馒头》这两篇文章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补白吗?(CAI

材料题目

补白的点

跳水

字里行间

结尾

……

 

童年的馒头

字里行间

标点

结尾

……

 

 

 

 

 

 

 

 

 

 

 

师:其实不只这两篇文章,很多文章都可以从这些方面来找补白的点。

师:在这些补白的点中,我们可以补些什么呢?

出示:生说。

4自然段: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7自然段: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9自然段: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一声哭了。

10自然段: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

材料题目

补白的点

补白内容

跳水

字里行间

结尾

……

 

    心理活动           

   语言         

    动作             

   神态

 

   ……

 

童年的馒头

字里行间

标点

结尾

……

 

师:由此可见,如果我们补白的内容是和人物有关的,就可以从人物刻画方面入手,补白————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神态等。

三、走进内心,发挥想象——个性补白

师:孩子们,对于文章中的空白点,如果你能恰当地进行补白,那就说明你能真正读懂作品,读懂作者了。现在我们通过《窗》和《树上的那只鸟》两篇文章来看看哪些孩子能读懂作品并恰当补白,首先请各小组在这两篇文章中选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学习:

1、扫读自选的文章,找找留白的点。

2、选一处最想补白的点,组内先交流补白内容,再写在学力单上。

时间5分钟。

师:请各小组认真准备,一会我们要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补白最精彩。

师:时间到。我们就从《窗》这份材料开始交流,请其他孩子认真聆听,你可以有补充或质疑。

生汇报《窗》的补白。

1组:我补白的是《窗》的结尾。

师:你们从他们的补白听出了什么?(从内容到方面、准确度进行评价。同一个补白点有了不同的补白,说明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评1:你们把自己当成那位远窗病人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了,进行了合理的想象。2:你们读懂了作者的意图。你们很会倾听。你补充得很精彩。)

2组汇报

师:从你们的补白中,我听出了那位远窗病人已开始反思自己了,孩子们,如果你是那位远窗病人,当近窗病人病情加重时你会怎么做?

预设1:去帮助他。

师: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预设2:不去帮助。  为什么?

看来你很能设身处地去阅读,孩子们可以在文中看到:这间病房怎么样?(十分狭小),两人病情怎样?(都很严重)不同的是:一位靠窗,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一位不靠窗。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在当时这特定的情景中,远窗病人有了严重的嫉妒之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师:  不管故事结局如何,我们都希望这位病人能找回自己善良的本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人为善。

 

《树上的那只鸟》的补白

我将请两个小组来汇报,其他孩子当小评委,等会要说你更喜欢哪个组的补白,为什么?

12组:我补白的是   

师:两个小组汇报完毕,有谁来评价一下?

师:补白的同学补得很精彩,能够根据作者的意图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动作等方面进行补白。其他同学能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说明你们不仅会倾听,还很会思考和判断。

师:通过你们的补白,我们对故事内容有了深入了解,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呢?(不管是在家庭生活还是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做到有耐心,我们也一定要多多善待自己的父母。)

四、留下空间、以无胜有——知留白

请孩子们回想一下,今天我们学到的这几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处呢?你可以借助这个表格:

材料题目

补白的点

跳水

字里行间

结尾

……

童年的馒头

字里行间

标点

结尾

……

字里行间……

树上的那只鸟

字里行间

……

 

生:这些文章里都留有很多可以补白的点。

师:说得对。这些补白的点也就是作者——留白的点。孩子们看看作者们在哪些地方留白了呢?抽生说。  要么在情节描写、人物刻画的字里行间,要么借助标点,要么在结尾处设置悬念。留白的内容和补白的内容又有什么关系?是一致的。对于文学作品的留白和补白,它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的,留白是从作者的角度,补白是从读者的角度。

(出示?)现在老师就很纳闷了:是不是作者在写作时,无话可说了,写不下去了,才要在文中要留白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桌相互说一说,时间一分钟,若能结合《能结合今天材料来说说就更好了。

1、因为在最关键的结局上留白,设下悬念,最能让读者深思。

2:不写出来就可以留下想象的空间。(师:就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

3、读者会根据人物的性格、习惯来思考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师:故事就会变得余味无穷)

师:以《窗》为例,当不靠窗的病人得到梦寐以求的床位后,作品给了读者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窗外是一堵光秃秃的墙。故事到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宽敞的想象余地:这位病人此时会有怎样的反应?他会怎样做?事情会怎样发展等等,作品也就变得回味无穷了。

师小结:所以作家们故意留下的这些空白点,能够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以此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板书:留下空间  以无胜有

五、主题拓展,推荐作品

(一)辩

学到这儿,你们觉得是留白好还是补白好呢?

小结:大家都有自己见解。恰当的留白是作者根据表达需要所采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给人于余音绕梁、口齿留香的艺术享受,而我们阅读文章时,运用补白的方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主要内容可以理解得更透彻,所以留白和补白无所谓好与坏。

(二)赏

师:艺术作品中的留白之美是相似的,我们来欣赏一下绘画中的留白(CAI):齐白石的虾,这些空白之处让我感受到———水的清澈,徐悲鸿的马,你能从马飞扬的鬃毛感受到——风的速度,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里,一叶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这就是留白的魅力。

(二)

师:今天我们只初步感知了留白之美和补白之妙,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去感知和探索。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多读!建议大家去读一读:托尔斯泰的《穷人》、梁晓声的《慈母情深》、陈慧瑛的《梅花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