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叮咛绎释
(2022-11-24 15:11:44)
标签:
语言文化历史教育 |
丁宁叮咛绎释(一)
连登岗
一九九六年
丁宁、叮咛二词在古汉语中使用频率颇高,以用法复杂、词义繁富。《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对此二词均予以收录解释。《辞源·丁宁》条:“丁宁,一叮嘱、
告诫。(为节省篇幅,书证略,且不加删略号。下同。连注)行军所用的铜钲。”同书《叮
宁》条与《叮咛》条,并释为“再三嘱咐”。《辞海》《丁宁》条、《叮咛》条,解释与《辞源》
上述辞书,特别是《汉语大词典》后出转精,对于“丁宁”、“叮咛”二词的常见义做了比较全面的解释,但仍然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1.有的义项设置有误.2.有的义顼释义不够准确。3.某些书证配置不当。4.收义不全。5.未能阐明各义项之冋内在的源流关系。现据笔者的考证,结合上述各辞书的解释,对丁宁、叮咛一词进行绎释。
丁宁的本义
关于“丁宁”的本义,《辞源》、《辞海》与《汉语大词典》的意见不尽一致。首先,《辞源》、《辞海》以“叮嘱、吿诫”、“一-再嘱咐”为丁宁的第一义项,而《汉语大词典》则以“古乐器名”为该词的第一义项。据《辞源》与《汉语大词典》的编排体例,第一义项就是该词的本义。由此可证,上述辞书对于丁宁的本义的看法并不一致。其次,作为器物,《辞源》释丁宁为“行军所用的铜钲”,而后二书则释之为“古乐器名”,两种解释具有具体与概括之分,且都不够精确。现就这两个问题解析如下:
第一、丁宁的本义是指“钲”〈亦即“古乐器名”)一类器物,而“叮嘱、告诫”,“一再 爐咐”等义项则是其引伸义。
首先,在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现的丁宁一词的貝体所指都是
“钲”
其次,从语源来看,丁宁一词正是来源于对乐器的摹声。《辞海? 丁宁》条:“段鱼裁《说文解字注》:‘镯、铃一物也,古谓之丁宁,汉调之令丁’。按,‘丁宁’与‘令丁’都是摹词。”无疑,这个意见是正确的。“丁宁”、“钲”都象敲击铜质乐器发出的声韵。“钲”即“丁宁”的合音。
再次,丁宁的其它义項都能从“钲”一类古乐器及其作用的引伸中得到说明,也就是说,它们都是作为乐器的“丁宁”的引伸义。(详见下文)所以说,丁宁的本义只能是“钲”
第二,释丁宁为“行军所用的铜钲”或“古乐器名”都不够确切。在古籍中,“钲”有广狭二义。狭义的钲,专指乐器中的一种。《说文解字》:“钲
,铙也。似铃,柄中上下通。”《汉书?平帝纪?元始二年》:
钲、铙实质上是同一种乐器,但如欲严格区分,则钲、铙之别有二,一是钲的形休大而铙的形体小;二是这种乐器在不同的典籍中有不同的名称。《说文·字》段注:“钲、铙一物,铙较小。浑言不别,析言则有辨也。《周礼》言铙镜不言钲。《诗》言铙不言钲。不得以大 小别之。”《说文·钲》字段注:“《鼓人》:‘以金铙止鼓。’注曰:‘鐃,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以止鼓。’按:铙即是钲。郑说铙形与许说钲形(指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钲”的形体的解说。)合。《诗·新田》传(应为《诗?乐芑》传。连注)曰:‘钲以静之’,与《周礼》‘止鼓’相合。”于此可见,钲、铙饶是同一种乐器,它们的所指,都是“似铃、柄中,上下通”这种乐器。
广义的钲,亦可泛指镯、铎等古代军用乐器。《周礼·地官·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金錞和鼓,以金镯节鼓,以金铙止鼓,以金铎通鼓。”郑注:“镯,钲也。形似小钟,君行鸣之,以为鼓节。”这里,以镯为钲。《诗经·采芑》:“方叔率之,钲人伐鼓。”陈奂传疏: “《诗》言誓师,则‘钲’即《大司马》之铎、镯、铙矣。……《国语》作‘丁宁’,韦注:‘丁宁,谓钲也。’郑司农注《周礼》,亦以铎、铙谓钲之属,然則钲其大名也。”大名,即是泛称。可见,广义的钲,则可泛称镯、铎、铙等古代军用乐器。又,后世一种类似铜锣的乐器,亦称为“钲”。《文献通考·乐考七》;“鼓吹钲……以蛟龙为簴,下有趺,中悬钲。钲形圆如铜锣。”苏轼《新城道中》:“岭上晴云披紫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诗中“铜钲”用以喻日,可知它即是这种“形如铜锣”的征。而当代的某些注家却误解释为“似铃”的古乐器。
上文言及,丁宁与钲都得义于摹声,二者实为一词。钲有广狭二义,丁宁同样有也广狭二义。在《国语》中,丁宁与“錞于”、“铎”并列.,可知它指狭义的钲。《说文》:“铃,令丁也。”段注:“《晋语》十一注:‘丁宁、令丁,谓钲也。’《吴语》十九:‘丁宁、令丁,谓钲也。’今 《国语》皆夺令丁字,而存于旧音补义。《广韵》曰:‘鈴似钟而小。’然则镯、铃一物也。古谓之丁宁,汉谓之令丁。在旂上者亦曰铃。”可见,丁宁又指镯、铃等乐器。此系泛指。
既然丁宁与钲都有广狭二义,那么,釋丁宁为钲,则易产生歧义。反之,释丁宁为“古乐器名”,则失之笼统。所以,对丁宁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丁宁,古乐器名,有广狭二义。狭义的丁宁特指一种叫做“钲”的乐器。其形体特点是:“似铃,柄中,上下通。”广义的丁宁,则泛指镯、铃、铙、铎等古代军用乐器。
此外,由于丁宁一词的其它词义都是从作为乐器的丁宁的作用引伸出来的,因此,有必要对它的作用予以说明。
作为军用乐器的丁宁的作用有二,一是对内,二是对外。対内,即是对自己的军队,它起着一种约束、节制的作用。《诗经·小雅·采芑苞》毛传:“钲紆以静之,鼓以动之。”所谓“钲以靜之”就是让自己的军队静止下来。《周礼?鼓人》郑注:“镯,钲也。军行鸣之,以为节鼓。……
所谓对外,就是对敌方。对敌方,丁宁的作用在于壮大声威,警告、威慑敌人。《国语·吴语》:“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袭侵密事,为踅事也。”所谓“儆其民”,就是警告对方,使之戒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