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宁叮咛绎释(二)

(2022-11-24 15:16:33)
标签:

语言

教育

历史

文化

时尚

丁宁的引伸义

丁宁有七个引申义。

丁宁的第引伸义是自然界(所谓")以象征的方式対人们所告诫的再三吿示”。作为乐器的丁宁,在用于指挥军队命令时其方式是按预约的規定用声音来告示人们而表达意义的。因此丁宁便引伸为用某种方式(而不是用语言)对人有所、有所启示的告示又,当人们击丁宁,使其发声,不是只击一下而是反复敲多次击,因此丁宁又因其作用的这种方式引中为再三吿示反复吿示,以便人知晓,使人俱,如:

1.《汉书·谷永传“十二月朔戊申,日食婺女之分,地震萧墙之内,二者同日俱发,以丁宁陛下,厥咎不远,宜厚求诸身。”颜师古注:“‘丁宁谓再三告示也日食、地等自然现象,并不象人的语言那样直接明白地吿诉人们什么而是如同作为军用乐器的丁宁一样: 都是通过物象显现来对人有所启示的(在古人眼中,自然灾异是天意的表示),所以,颜师古用了“告示”,而没有用“告诉”一类词来释丁宁。吿示吿诉”一类词的区别在于 ”。这里的“是把什么显示给人看的意思,这是一种物象(或动象)现显的行为,而不是一种语言交流。可见,这里的丁宁与用语直接表达的告知”“等词还是有区别的又,“日接连发生,灾异不只一次,也就是说,吿示不止一次,而是多次,所以,颜师古用“再三告示来释丁宁,可见,此句中的宁,在具有告示”一 的同时,还包含着再三”这样的附加义素。《辞源》、《汉语典》俱以上例丁宁“叮嘱、吿诫义的书证,皆误

2.《后汉书·杨震列传》附杨赐》:方今内多嬖伟,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 是以灾异屡见前后丁宁。显而易见,文中前后丁宁是指灾异屡见言,是用物象示让人知晓(且是屡见),亦即师古所谓再三告的意思。

3.《三国志··文帝紀注:、董巴上表:今汉运已终,妖异陛下受天之命符端告徵,丁宁详悉,反复备至,言语相喩,无以代此文中的丁宁指上天的符端告”而相喻”。显然它也是顔师古所说再三告示的意思。

丁宁这种通过物象现示来告诫入们的再三告示的用法现有辞书解释所无今特考释如上

丁宁的第二个引伸义是人们用语言对别人的直接的叮嘱、吿诫三嘱咐”。物象现显人一再晓示是为再三吿”,人们语言对别人宜接地、反复地吿知什么,便是再三吿知亦即“嘱咐,再三叮嘱其间的引关系甚明,无须多说。此义已为各辞书所 阐释,此处无需论证但为保持本对丁宁词训释的系统性,所以此一采撷于此,下面仅书证数

1.《诗经··薇》薇,薇亦作止。郑笺:西伯将造遣戍役先与之期以釆之时今薇生矣先辈可以行矣。重言采薇者,宁行期也诗述及菜,意在提知人们,行期到了。因为是重言采薇,所郑笺以丁宁释之,“丁”就“反复吿知”“一再提醒的意思,

2.《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暮止郑笺:又丁宁归期,定其心也诗中多次言归郑笺以丁宁可见,宁也是再告知反复提醒的意思。

3.韩愈《月蚀诗效玉川与作:丁宁附耳莫泄漏,薄命正值飞廉

4.韩愈《吊武侍郎所画佛文》:“丁宁兮耳言。

5..王仁裕放猿诗 放尔丁宁复故林日来行处好追寻

6.陆龟蒙《水鸟诗鸥闲鹤散两自遂,意思不受人丁宁

7.陆龟蒙《中元夜寄道侣二首》:丁宁独受金妃约,许与亲题玉篆

8.李商隐奠相公令狐公文》:临绝宁,尔而存

9.李浦隐《》为濮阳公与刘稹书》:是以再陈祸福,用释危疑,言不避烦,理在易了,丁宁恳款,至再三者,诚以某先太师相国俱沐天光并为藩后,昔云与国今则亲邻

10.朱熹送林择之还乡赴选诗三首之三:今朝握手送君归,马上藏风荀拂面吹,不用丁宁防曲学,寒窗久矣共心期。

以上各句之丁宁,并反复申述,一再嘱咐之义。此种用法之丁字后亦写作叮宁”、“叮咛”《玉篇·上口部》:叮咛,嘱咐'朱起风辞通“《国语战以于、丁宁 儆其民也。是丁宁本取戒为义,口旁作叮咛,始于梁.顾野王《玉篇》,《广韵承之叮咛二字遂为嘱咐之专可见,叮咛是丁宁嘱咐意的后起字。上引辞书并 叮咛嘱咐再三嘱咐,举例甚众且此种用法,最为习见,沿用至今兹不赘述

丁宁的第三个引伸义为“一再三,系副部上文已经述及,宁在义为再三吿示时,含有再三吿示"两个义索,因此,丁宁又可舍去吿示义而只保留再三〈或反复一再)作为词义由动词转为副词,如:

1. 太平经合校》卷四十四》;今子得书,何不详结心意,丁宁思之这里,丁宁作思的状语,可知它副词。“丁”对举,可知它们词义相近。又 丁宁在汉代就有“再三告示一再嘱咐的用法今详其上下,显而易见,丁宁思之就是再三思之”“反复思之"的意思。丁宁就是再三一再反复”的意思。

3.《后汉书》卷66《郑兴传》:“夫日月交会,数应在朔,而顷年日食,每多在晦。先时而合,皆月行疾也。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则臣下促迫,故行疾也。今年正月繁霜,自尔以来,率多寒日,此亦急咎之罚。天子贤圣之君,犹慈父之于孝子也。丁宁申戒,欲其反政,故灾变仍见,此乃国之福也。”文中丁宁作申戒状语,可知它副词。“丁宁申戒”指“灾变仍见”而言,可知“丁宁”即“反复”、“一再”之义。

3.《云笈七签》。边洞玄古:“边洞玄者,范阳人女也。……性亦好服饵,或有投以丹药、授以丸散,必于天尊堂中,焚香供养,讫而后服之。往往为药所苦,呕逆吐痢,至于疲剧,亦无所怨叹,疾才已,则吞服如常。其同道惜之,委曲指喻,丁宁挥解,而至信之心,确不移也。

丁宁的第4个引伸义是仔细洋细 一再 反复一种仔细、详细的行为,由此,丁宁又引“仔细”、“详细”。作形容词

1.三国志··诸葛亮传》:“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臣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这里,陈寿认为诸葛与周公谈的对象相类,其语言风格相近。可见丁宁周至就是煩而悉的意思由于丁宁做副词时,具有“一的意思所以引伸为形容词,就可当“详细”、“详尽讲。王锳瑛《诗词曲语辞例释释丁宁的这种用法为仔细”,举例甚多此虽系出的诗词曲所用词但也可作为上述论证的佐证兹转录数条:

1.王西》五之一涕泪交流,怨慕对学士丁宁说缘由。是必休志旧

2.《升仙梦我对你宁话,你不必心惊怕

例的宁都是仔细的意思种用法的丁宁也写作叮咛

3.《符金》剧三;我这里叮咛觑了他換样,办者片志诚心便央

3.生金阁剧四:我这里叮咛的你:你家在那里,姓甚名谁?

4.庆千秋剧一:你看我听沉仔细,审个叮咛

以上诸例,叮咛也是“仔细”"详细的意思。

丁宁(字一般作叮咛)的第五个引伸义清楚、明白

仔细详细地说、听或者看的结果就能将事理弄清楚明白,因此叮咛又引伸为淸楚明白。《汉语大词典》释叮咛的第四个义项为分明、清楚"并举书证若于、兹转录如下;

1.《敦煌·太子人山修道赞,;宫屮闻唤太子声,甚叮咛。

2.王实甫,第四折:我今日叮咛地说破教你仔细地皆知。

  3.张寿卿《红梅花》第二折:我对着这烛底花前说叮咛

宁的第六种引恳切 “诚恳”这个引仲义是从丁叮嘱、告诫”义引伸出来的凡反复说,一再吿诫的人,必是出于一种十分关切,常恳切的心情因此丁宁又引伸有恳切"诚恳

1.敦煌变文集卷五《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讲经文》:调御垂慈虽恳切,君求法更如果说与安邦法,故号仁扩国经。主恳切礼花台只望金言为众开.……殷勤敢望慈尊许悟解方应翠辇廻。文屮虽恳切“更丁宁为对文可知丁宁恳切此其一前文为君王求法更丁宁”,后文说,君王恳切礼花台”“殷勤敢望慈尊许”,“丁宁恳切殷勤”都指的是君王的心情。此处变文以避复,几个词的意义都是一样的,就是恳切就是殷勤(勤即恳切)此其二

3.《敦煌变文集·-妙法莲花经讲经文》:“自居山内学修行,不省因循入帝京。无事庵前唯念佛。有时林下只持经。双双瑞鹤添香印。两两灵禽注水瓶。只有仙人修至业,神祇尊奉各丁宁这段经文讲的是仙人修行的情景,修需要心诫尊奉各丁宁,丁宁即是诚恳、恳切的意思,

4.苏轼《御试科策一道并策问》:方只无事也虽齐桓之深信其臣,管仲之深得其君以握手宁之间,将死深悲之言而不能去其区区之三竖“握手丁宁是用来表现齐桓、管人之间感情的握手是其外形动作丁宁”则是其心理状态“丁即恳切

语大词典释丁宁的第四个义项为;言语恳切貌。唐张籍臣人疾诗:童仆各忧愁,杵臼无停声见我形憔悴,劝药语丁宁元倪瓒《自松陵过华亭》诗:竹西莺语太丁宁,斜月山光澹翠屏。(此例不妥,见前,连注)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陛辞涕澜, 密诏语丁宁其实,丁宁只是恳切的意思,而不含语言这一附加义素。丁宁作恳切其所指不仅有语言而且有心情,情意等,例见前述。

丁宁的恳切一义,也写作叮咛”。《汉语大词典·叮咛》条的第二义项为:“犹殷勤。唐薛用弱集异记·僧晏通》:过者易定军人也,即下马熟视,悦其都冶词意叮咛,便以后乘挈行焉’“词意叮咛是针对上文妖狐所化妇人的话而言,其言曰:人也,随夫入奏,今晓夫为盗杀,掠去其財,伶俜孤远,思愿北归,无由致。脱能收釆,当誓微躯以执婢役。”“叮咛军人对这番话的感觉《汉语大词典释此叮咛为犹股勤这是正确的。但此殷勤不是现代汉热情而周到的殷勤,是恳切的意思。

1.朱熹《朱文公集》二五《答沈侍郎书》:而今得窃窺训诲,叮咛之意尤使人皇恐震慄而不敢当。 叮咛之意是针对训诲而言的;叮咛又是修饰的。叮咛就是 恳切辞源·叮咛》条以此作再三嘱咐的书证,误

宁的第七种引深厚的心意恳切的心情”。丁宁作恳切”、“诚恳是形容词,由此又引伸为名词,义为深厚的心意恳切的心情。朱起凤《辞通·殷勤、丁 条:唐韩愈《华山女诗》: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殷勤作丁宁,声之近 这里,把丁宁看殷勤的通假字,是错因为丁宁作殷勤,自有其词义引伸渊源,而无须通。但是,释丁宁的词义为殷勤,却是十分正确的。在古汉语中殷勤常用为名词,是探厚的情谊恳切的心情的意思。《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晋书·贾充传》:女大感想,发于寤寐后往寿家,具女意,并言其女光丽艳逸,端美绝伦。寿闻而心动,便令为通殷勤。婢以白女,女遂潜修音好,厚相赠结,呼寿夕入。”曹植《赠白马壬彪》:何必同衾韓,然后展殷勤 通丁宁通殷勤'',即传递深厚的情意的意思。

1.苏轼《次韵子送家翁知怀安诗》:永怀旧山叟,凭君寄丁宁。此丁宁也是殷勤即深厚的情意的意思。《汉语大词典丁宁》条第五义项据韩愈《华山女》句与苏轼此句 释丁宁为音讯、消息,不妥。丁宁实无此一义,《汉语大词典丁宁》上述丁宁第五义项应撤去。

又,《汉语大词典释丁宁的第二义项为:形容乐器所发出的声响唐王建《宫词》之 二九:琵琶先抹六么头小管丁宁侧调愁清黄景仁倚怀诗》之二:敛抽携成弦杂拉, 隔窗掺碎鼓丁宁。’”兹补一例:陆龟蒙《练读》诗“战舰百万辈,浮宫三十馀平川盛丁宁,绝岛分储胥。诗中描写的是练兵的盛况。平川盛丁宁,即平川充满着钟鼓等军乐声”。丁宁即摹军乐声。

(原载《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4卷增刊“语言学专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