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业开基八百秋遗陵荒草晚烟稠
(2022-11-01 09:32:08)
标签:
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娱乐 |
帝业开基八百秋
——周祖陵
连登岗
2000年
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志 ·庆州 ·顺化县》:“不窋墓在县东三里。” 顺化县即今之庆阳县。明代诗人李梦阳《秋怀八首》之二:“庆阳亦是先王地,面对东山不窋坟。”上述诗文所说的不窋坟,坐落在今庆 阳县城东对面山上的一块平地上,当地俗称“周懒王坟”,文史资料中则称其为“不窋坟”,“周祖陵”等。此陵冢丘呈长方覆斗形,底长 约30米,宽20米,高8米,比寻常百姓的坟丘高大得多,背山面水,俯瞰庆阳城,显示出墓主非同一般的身份。
不窋,是周人先祖之一,后稷的儿子。《史记 ·周本纪》:“后稷 卒,子不窋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农官名)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不窋所奔的戎狄之间,其具体地点就是今 甘肃庆阳。不窋率领其氏族来此以后,繁衍生息,继续发展。死后便葬在庆阳。直到其孙公刘,始率其部族迁往豳(今陕西旬邑县)。不窋当后稷氏失势之际,正确地选择了战略转移的道路,使后稷开创的事业及文化得以保存,从而为其后嗣公刘、古公亶父等人的崛起, 周文王、武王帝业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清乾隆年间,庆阳知 府赵本植《周祖庙诗》:“有基开帝业,无国窜戎原。”清人苏履吉《庆 阳怀古》:“周家八百重开基,此地民犹稼事宜。”即是指此。
周人入陕取得天下后,曾来庆阳建有“周禘行宫”,以祭祀这位 先祖,并修建了陵园。不窋陵曾是名陵,《通典》、《元和郡县志》、《大 清统一志》等书均有记载。陵园旧有墙垣、祠庙、碑碣等,但因年代 久远,屡建屡毁。据《庆阳府志》,至明代,就已“碑版刓缺,止有片石,大书‘周祖不窋氏陵'。殿宇墓址犹存"。明庆州通判吴士英,曾 赋《周祖遗陵》以吊之。诗曰:
帝业升基八百秋,遗陵荒草晓烟稠。
莫言征伐成王室,自是耕耘起绿畴。
泽被幽宁春雨熟,神归环庆幕云收。
行人过此应相同,黄壤干年尚属周。
诗作对于不窋以农立业,为周人帝业奠定了基础,及泽被陇东的历史功绩,作了充分肯定,同时对于不窋千载之后所受的冷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立论有据,评说公允,意境苍凉,情思绵长。
明清以降,不窋陵虽几经修复,但毕竟人世沧桑,时不尚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