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
(2022-10-28 21:33:03)
标签:
文化历史教育佛学时尚 |
《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
连登岗
一九八六年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早年体弱多病。他曾自叙;“二十以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骶,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如飞蝇垂珠在眸之中也。”(《与元九书》)四十岁时,已是“老色头鬓白,病形肢体虚。衣宽有剩带,发少不胜梳理。”(《沐浴》)未老先衰了。可是,他后来竟然活到了七十五岁。“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在当时,已是不可多得的高寿了。
那么,白居易长寿的秘诀何在呢?原来,这与他的养生之道有关。
白居易从壮年时期起就开始练气功,他三十九岁时作的一首诗写到:“身适忘四肢、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方寸如死灰,寂然无所思。”(《隐几》)于此可见,此时他的气功已有相当功夫,能达到庄子所说的“坐忘”的程度了。
白居易练气力能持之以恒,坐卧起行,时时坚持练功,这在他的诗文中有大量的反映。例如:“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行立与坐卧,中怀淡无营”(《詠怀》)写的是他坐与行时的练功情形。“抱枕无言语,空房独悄然,谁知尽日卧,非病亦非眠。” (《昼卧》)写的是他练卧式气功的情形。“厚薄被适性,高低枕得宜,神安体稳暖,此昧何人知?睡足仰头坐,兀然无所思;如未凿七窍,若都遗四肢。”(《晏起》)又写的足他睡与坐时的练功情况。
白居易练功不辍,直至晚年仍然“每夜坐禅观水月”, (《早服云女散》)“中宵入定跏趺坐”,(《在家出家》)“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不与老为期》)可见他练功之勤。
白居易对气功颇有研究,他涉足佛道两门,既曾“别来老大苦修道,炼得离心成死灰”。(《梦旧》) 又曾“赖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晏坐闲吟》)通过练功实践,他体会到佛道两家气功的实质是相同的,“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行禅与坐志,同归无异路。”(《睡起晏坐》)
白居易平时用气功来保养身心,得病时也用气功来治疗。他曾说:“予年六十有八,始患风痹之疾,体痕首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有时而至耳。予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有所得。何则?外形骸面内忘忧患,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
总之,白居易是善于养生的,他主要依靠气功锻炼与精神调养的方法,使自己从一个赢弱汉变成了长寿翁。直至今天,他的养生经验,对于我们仍然有着可供借鉴的作用。(原载《气功与科学》198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