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用估算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2019-02-02 23:12:02)
标签:
教育教学 |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中的例7,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要学习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还要学习根据具体的情境,判断什么时候往大估,什么时候往小估,逐步形成估算能力。
例7:
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阅读与理解
知道了门票的价格和参观的人数。
要求250元买门票够不够。
分析与解答
我直接算29×8。
29接近30,可以估一估
29×8大约得多少。
29×8大约得多少?
因为29接近30,30×8=240。
29×8≈240(元)
29×8﹤240,所以250元钱够了。
回顾与反思
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
92×8≈720 (元)
因为92接近90,90×8=720。
92×8﹥720,所以700元钱不够。
做一做
王伯伯家一共摘了180千克苹果。一个箱子最多能装32千克,6个箱子能装下这些苹果吗?
例7,教学用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估算的价值,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往大估、往小估),并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应用。
提出问题后,教材给出了精确计算和估算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了解有些问题用估算就可以解决,体会估算的价值。
在“分析与解答”环节,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如何用不等式的性质通过估算解决问题。在这里采用往大估的策略,即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250,所以250元肯定够。并且在这里第一次出现“≈”。
“想一想”延续了例7的情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估算策略。第一问让学生体会往小估都不够,就一定不够。即把92看作90,90×8=720,92×8>720>700,所以700元不够。第二问让学生再次体会往大估的策略。
6个箱定够”,进一步巩固估算的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
在学生自主解答的时候,由于刚刚学过笔算乘法,一定会有学生用笔算解决。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要通过交流让学生认识到这样的问题用估算就可以快速解决,不需要精确计算,体会估算的价值。在“回顾与反思”环节可用精确计算的结果来验证估算是否正确,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精算的价值。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加深学生对各种计算方法的认识。
(2)重视回顾与反思。
“回顾与反思”环节既是对问题解决后的检验,又是对解决问题思路的总结。教学中,要重视这一环节,让学生和同桌说说自己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加强对比,归纳总结估算策略。
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学生已经接触了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在完成本例题和相应习题的教学后,可安排加法估算的题目,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虽然计算方法不同,但估算的策略是相同的。让学生在大量估算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估算策略:要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将数据往大估或往小估来进行推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