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环节为:第一,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第二,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第三,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检查与计划调整。第四,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这四个环节互为条件,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落实与实施。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有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指引法。
一,规则引导法
规则引导法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保持一致或确保幼儿自身安全且不危及他人的一种管理方法。规则引导法是对班级幼儿最直接和最常用的管理方法。其中规则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保教人员,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之间互动的关系准则。幼儿必须在这些规则下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使用规则引导法应注意:规则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贯性。
二,情感沟通法
情感沟通法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以及幼儿与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
方法。幼儿情况较外露,易受暗示和感染,所以教师很容易把握幼儿的情感特点,容易从情感着手,对其行为加以影响和引导,以达到管理的目的。
使用情感沟通法应注意: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感表现,引发幼儿积极向上的行为;教师要经常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为幼儿今后的进一步发展亲社会行为打好基础;教师要保持和蔼可亲的个人形象,言行举止要表达自己积极而真切的情感,同时还要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幼儿处于丰富的情感世界里,使幼儿在愉快积极的氛围中活动和交往,以提高活动的质量。
飞鸿课堂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更多请关注扫码关注官方微信~
三,互动指导法
互动指导法是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因为班级活动的本质是由幼儿参与的,与不同的对象发生相互作用的活动。因此,指导幼儿主动,积极,有效的同他人交往是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使用互动指导法应注意:教师对幼儿互动的指导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个性特点及活动的性质和情境来确定,教师应注意指导的适时性,有些指导应在幼儿互动活动开展前就进行,称为事先指导,有些在幼儿活动后进行,称为事后指导,教师的指导要有一个合适的度,不能过于笼统,也不能过于细致,应从幼儿的理解能力,行为水平等条件出发,对幼儿加以指导和帮助。
四,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到管理目的的方法。
使用榜样激励法应注意:榜样的选择要健康,形象,具体;班级集体中榜样的树立要公正,有权威性;及时对幼儿表现的榜样行为作出反应。
五,目标指引法
目标指引法是教师以行为结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
使用目标指引法应注意: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具有吸引力,目标与行为的联系要清晰可见;在给幼儿解释或引导幼儿讨论目标时,要让幼儿意识到与完成这一目标相关的行为,,并努力追求这种行为。
前一篇:保教人员的选聘与任用
后一篇: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