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 《以礼待人 》教学设计
(2017-11-14 14:49:57)
标签:
2017教育 |
分类: 科研任务 |
第二框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礼的表现,初步理解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
2、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选择,面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践行礼。
3、在知礼、明礼、行礼的过程中,能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感受礼的发展,以身作则传播优秀礼仪文明,形成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的责任意识,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
2、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感受礼的发展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交流导入 |
播放《礼仪之邦》的视频 |
学生用最简短的语言概括视频表达了什么。 |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受其中的魅力,自然引出主题词“礼”,导入新课。 |
出示课题:以礼待人 |
|||
环节一:知礼 |
出示:请结合视频内容和生活经验寻找“礼”在何处? |
学生分享交流 |
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寻找礼在何处;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感受中华礼仪文明源远流长。 |
出示两幅古代见面礼及现代握手礼的图 |
学生思考: 1、你如何看待礼的变化? 2、有人说中华传统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丢弃了,你怎么看? 3、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 |
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古今对比中,感受到礼的发展变化,同时能辩证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礼”,将“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激发学生传承和践行礼传统的责任意识。 |
|
环节二:明礼 |
出示两个话题情境: 1、情深,礼淡? 2、无理,有礼? |
学生分组任选一个话题展开讨论: 1、感情深了,我们之间还需要礼吗? 2、别人对我无理,我还要对他有礼吗? |
突破教学重点。通过话题探究,让学生明确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同时提醒学生关注身边人,学会在不同情境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
环节三:尚“礼” |
播放视频《尚礼》
|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并进一步认识礼的价值 |
通过视频渲染气氛,让学生能直观感受礼的魅力,激发学生尚礼、行礼的主动性。 |
总结 |
将“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课堂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