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迎接春运“大考”,让旅客温暖出行
(2023-01-31 12:43:03)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10日(春运第4天,农历腊月十九)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3747万人次,环比增长0.9%,比2019年同期下降46.9%,比2022年同期增长45.1%。(1月11日 人民网)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为了提高广大旅客在返乡途中的舒适度,铁路部门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在票务方面,全面普及了电子客票、候补购票、e卡通,还推广畅行码、扩大网络订餐服务范围,按年龄实行儿童优惠票政策等等。这些举措入人心、暖人心、聚人心,让旅客的幸福感越来越足。
铁路安全、舒适、快捷等运输服务优势,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旅客出行的首选,最大限度满足了旅客回家、探亲、旅游等出行需求。为了让各地游子顺利归家,此次春运积极创新方式,推出一系列人性化、精细化、品质化的服务举措,坚决杜绝出现旅客大面积滞留现象,畅通返乡之路。铁路部门严格按照“适需安排、应急有备,精准匹配、梯次投放”原则,根据客流变化和车票预售情况,更加精准地实施“一日一图”,动态安排运力投放和客车开行。同时,今年铁路春运还新增了临时电子身份证服务,科技化、人性化的服务新举措受到旅客群众的欢迎。人性化的举措让旅客回家的路更温馨、更舒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旅客对铁路出行有了新期盼,既希望出行的全程有安全保障,也希望耽误在路上的时间更少。民有所呼,铁路有所应。铁路部门在迎接春运“大考”中,既提前做好安全排查,及时地发现存在问题和漏洞的地方,有针对性地消除安全隐患,着力为旅客打造一个更安全的出行环境。同时,铁路人不断增强进取意识,在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用科技赋能铁路,让奔驰的列车越来越快,让区域之间的距离越来近,让春运“大考”中的铁路带给旅客不一样的出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