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厘米》听课记录(邓乐娆)

(2015-10-01 11:16:05)
标签:

邓乐娆

听课记录

分类: 市桥富都小学

学科

数学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

授课教师

叶敏铃

班级

二(4)

听课时间

   月 2  日 星期三

支教生签名

邓乐娆

其他听课人员

               主要教学过程(不够可附页)

瞬时思考

一、故事引入

PPT演示古代人们测量长度的方法,老师引入一坨和一拃,带着学生做出一坨和一拃的动作。

老师:量同一块布,有人5拃,有人3个脚印,到底哪个对?

学生:都对

老师: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很容易打起来,所以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尺子,老师带领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然后让学生观察尺子有什么

学生:有竖线

学生:有数字……

老师介绍尺子,竖线叫刻度线,0表示起点,0到1表示1厘米

老师:同学们可以说一说其它的1厘米吗?

2、老师:同学们试着用两个手指比划1厘米

全班一起比划一厘米,老师比划让学生判断对错

老师:哪些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手指宽;田字格…….

再让学生比划1厘米,加深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

3、量一量纸条的长度

先让学生说是多少,老师总结强调:左边对齐0,右边对齐谁就是几厘米

马上做一做,老师提问:怎样看出是8厘米

学生:左边对齐0,右边对着8

下面一题练习题是左边不对齐0的

老师强调:除了看右边还要看左边是否对齐0

老师:测量长度要注意什么?

学生:看左边是否对齐0……

三、知识应用

书本做一做的练习

第一环节先介绍古代测量长度的方法,让学生做动作,不仅让他们感知一坨一拃到底是多少,还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第二环节重点介绍尺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去认知尺子,老师只是起了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对1厘米的认识更加深刻

 

 

认识了1厘米后要学会读长度,从易到难,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课后思考(评价与建议)

叶老师的课基本以学生为主导,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上课都很积极回答问题。从她的课我学习到,很多问题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作为老师的就应该引导他们,让他们自己解决,但在一些需要老师重点提醒的地方,我们也不能忽略,要多次提醒学生。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也要多给予表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