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人笔下凄美的秋虫夜雨
(2024-10-13 13:47:52)分类: 茶余饭后 |
1
《玉漏迟·咏怀》
金·元好问
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萦绕。
不似麒麟殿里,又不与、巢由同调。
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
钟鼎山林,一事几时曾了。
四壁秋虫夜雨,更一点、残灯斜照。
清镜晓,白发又添多少。
淅江路途遥远,羡慕飞往西南山林的鸟儿。官职卑微、俸禄微薄,还有烦心事缠绕。不像麒麟殿里的功臣,又不像巢父、许由那样有才华。常取笑自己,空有一身虚名,余生都在哀叹。
在奔波纷扰中,无情岁月早已把我年华消磨。荣华富贵、归隐山林,都无所谓了。夜晚,秋虫在雨中鸣叫,家里一无所有,只有一盏破旧的灯,对着镜子,数数白发多了多少。
2
《拜星月慢·夜色催更》
宋·周邦彦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
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
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
水眄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
谁知道、自到瑶台畔。
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
念荒寒、寄宿无人馆。
重门闭、败壁秋虫叹。
怎奈何、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夜色仿佛在催着天明,眼看要到三更天。清清露水如同洗尘。月色幽静,小巷僻坊里一片迷茫。我又见到那竹栏,和灯光明亮的小窗,这是她的庭院。她因我们能见面开心。她的美丽令人惊叹,依偎在我身边,我如同见到了琼枝玉树,如一轮暖日,又如绚丽朝霞。她的眼神如秋水楚楚动人,温柔清雅宛若幽兰。这样绝代佳人,人间都少见。
从前,只在画中见过她,对那绝世的美丽早已倾倒,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真能与她相伴。我们互相情意绵绵。无奈人世无常,将我们分开,我心里哪堪孤独。如今我独自一人在荒郊野外,悄悄无息,重门紧关。只有秋虫在声声重复忧伤的歌。无可奈何,我的相思之情,虽然隔着万水千山,却无法断绝。
3
《除架》
唐·杜甫
束薪已零落,瓠叶转萧疏。
幸结白花了,宁辞青蔓除。
秋虫声不去,暮雀意何如。
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初秋时,瓠瓜的架子已然零落,到了该拆除的时候了。因此即使到秋天瓜蔓被拆掉,也没有什么遗憾的了。秋虫声声萦绕耳畔,暮雀哀鸣情深意长。
虽然时光已到了暮秋,一片萧条,也没什么惋惜的了。
4
《田家》
唐·柳宗元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5
《秋虫》
唐·白居易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6
《秋虫》
宋·游次公
一气动芒沕,鸣虫应清商。
天机发天籁,托彼恐与螀。
凄然起秋声,感我彻肺肠。
幽思不自识,远兴来何方。
至音有如此,始晤韶与章。
风霜入凄断,月露皆悲凉。
天地有声乐,呻吟委寒荒。
尔非丝竹奏,那得登君堂。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虫鸣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敏感和对无法名状之美的追求。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来形容虫鸣声的神秘和音乐性,将其视为一种超越尘世的存在而迷失其中。虫鸣声虽不能与丝竹乐相媲美,但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全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声音的独特感受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以深思与遐想之感。
7
《嘉禾寓中闻秋虫》
清·谢垣
何处瓜畦络纬声,虚堂欹枕正三更。
旅人本少思乡梦,都被秋虫暗织成。
这首《嘉禾寓中闻秋虫》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夜画面。作者以秋虫的鸣叫声起兴,引导读者想象秋意渐浓深夜时分寂静的氛围更为秋虫的鸣叫增添了孤独感。旅居在外的人本来就少有回家的梦境,但此刻却被这秋虫的低吟编织成了思乡之情。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离愁别绪与自然景象相结合,通过秋虫的鸣叫,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
8
《秋虫二首·其一》
清·曹家达
草露湿人影,天风吹树根。
遥情澄爽夕,愁绪入秋门。
月落易成忆,灯阑每断魂。
谁怜岑寂意,无梦又黄昏。
本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静谧与凄美。首联以露水沾湿行人身影的细节和天风摇动树根的画面,渲染出秋夜的凉意和寂静的萧瑟氛围。颔联将情感与季节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与思绪在秋日傍晚的空气中弥漫开来。颈联则通过月落和灯火即将熄灭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的加深,将思念之情表现得更加浓烈。尾联表达了诗人渴望有人理解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在黄昏时分,即使有梦也无法实现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秋夜独特的情感体验,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哀愁的艺术氛围。
9
《秋虫》
清·胡安
萧条寒夜里,唧唧草根声。
咽露悲相吊,临风苦自鸣。
远人肠欲断,骚客气难平。
摇落无穷意,苍茫一夕生。
这首诗描绘了萧条的寒夜中草根发了好似哭泣的唧唧声。这声音让诗人感到悲痛和孤独。他缓缓地咽下露水,似乎在表达自己对逝去之事物的哀思。 远方的人们也感到心肠欲断,难以平静。枯叶随风飘落,无穷无尽,看起来毫无意义,实则令整个世界都变得苍茫和虚无,而这一切都只是在一夜之间发生。诗人借寒夜和草根之声的意象,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哀伤和无奈。
10
《凤凰台上忆吹箫·听秋虫》
清·张槎
一声凄其,数声哀怨,世间何物能忧。
惹褊情南阮,涕泪长流。
多少繁红嫩紫,悲咽处、叶落香收。
何况是、残灯夜雨,白发新秋。
休休。冯唐已老,有角吹残暑,雁语南楼。
怅迩来踪迹,又客皇州。
总是孤臣孽子,千载后、唧唧啾啾。
云窗内、閒吟閒写,与尔同愁。
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听秋虫》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虫鸣叫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词的开篇,直接点明秋虫鸣叫的哀伤情感,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接下来,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人物南阮相联系,表达了深沉的忧郁之情。继而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消逝。然后将个人的衰老与季节的更替相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深化了时间流逝、人生易老的主题,将个人的遭遇上升到历史的高度,强调了孤独与不被理解的普遍性,表达了在孤独中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整首词通过对秋虫鸣叫的描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充满哀愁与思考的世界,展现了词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