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人笔下古老而又温情的重阳节
(2024-10-09 19:53:23)分类: 茶余饭后 |
1
九日
唐·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今天白云飘飘,景色如画,山间的溪水清澈碧绿如翡翠,秋日的山色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明亮,水光山色交相辉映,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天气里,我提着一壶流霞酒登山,随手采撷着路边盛开的菊花,欣赏它不畏寒冷,凌霜不凋的品行。
此处地势偏远,怪石嶙峋,松林与奇石历经风霜,显得更加古朴;秋风吹过,松涛阵阵,犹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用酒杯当作明镜,映照着我欢愉的笑容。在这美好的时刻,开怀畅饮,自得其乐。
望着山间的明月,独自起舞高歌,任由帽子被山风吹落;忽然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我的朋友现在都在哪里?
此诗是李白在重阳这天登庐山饮酒时所作,既表现出自娱自乐的闲适旷达,又抒发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惆怅。
2
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志趣相投,婚后不久,赵明诚便“负笈远游”,留下李清照独守空房。
重阳节秋高气爽,菊花盛开,对她而言,这景致却成了触景伤情的时刻。她思念远方的丈夫,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忧愁。
天空薄雾笼罩,浓云密布,这漫长的白昼实在令人难熬,香炉中的龙脑香也已燃烧殆尽。
又是一年重阳节,我只能独自躺在玉枕纱帐中。“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遗憾与伤感油然而生,秋夜的凉意穿透纱窗,浸透了全身。
强打精神,独自来到东篱边饮酒赏菊,菊花的清香随风飘来,悄悄地盈满了我的衣袖。
不要说清秋不会让人黯然神伤,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珠帘卷起,那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据传赵明诚收到此词后,反复赏读,比试之心大起。于是废寝忘食三个日夜,作词十五首,拿给友人品鉴,终究未能胜过这首《醉花阴》。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3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公元758年,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年重阳节,他与友人相聚在蓝田宴饮。
步入暮年的杜甫,每逢秋来难免心怀惆怅,但他也在努力宽慰自己。今日佳节兴致高昂,那就忘却烦恼,尽情欢笑,尽兴而欢,共享难得的欢聚时光。
因为头发已变得稀稀落落,诗人担心帽子被风吹落,会显得尴尬。于是,笑着请旁边的朋友帮忙,把帽子扶正。
远处蓝溪的水,仿佛从无数山涧中奔腾而出,倾斜而下。蓝田山高耸入云,两座山峰并肩矗立,显得清冷孤傲。
山水无恙,世事无常,不知明年此刻能否再相聚,谁又能保证健康无恙呢?醉意朦胧中,手握茱萸,仔细端详,希望大家都能安康,期待明年再相会。
插茱萸是重阳节习俗之一。《本草纲目》中记载:“茱萸气味辛辣,有驱邪燥湿、驱虫祛瘟、避恶气的功效。”
古人认为,重阳节插茱萸可以祛邪辟恶,消灾防病,祈福求平安的寓意。
这首重阳节诗,虽然含一缕人生老去的悲凉伤感,但主要还是表达了诗人的豁达乐观。
4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皎然,唐代茶僧,中国茶道的创世者,茶文化的一代宗师。陆处士羽,即陆羽,唐代茶学家。
九月初九重阳节,一个登高望远、赏菊品酒的节日,皎然禅诗与陆羽漫步在山间的僧院。他们来到院子东边的篱笆下赏菊,一丛丛的菊花竞相绽放。
“东篱”,源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代表着一种超脱物欲、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两人回到禅房,煎茶品茗。诗人感叹,世间大多数人都喜欢沉迷于酒香之中,追求片刻的欢愉,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到茶香的美妙之处。
秋风起,茶香浓。约三两知己,泡上一壶好茶,围炉而坐,品茗论道,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雅趣。
九九重阳节,愿所有的老人都能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5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在这重阳佳节,诗人王勃身处异乡。他登上望乡台,身处于他人的宴席,手持送客之杯。心中已厌倦了南中的苦况,可那北地的鸿雁,为何不捎来家乡的音信?周围的热闹更映衬出他的孤独,在这特殊的日子,思念如潮水般涌来,这无疑是最孤独的重阳。
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游子在重阳佳节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它简洁而真挚,编入小学课本,走进无数孩子的心灵。每逢重阳,这熟悉的诗句便在人们口中传诵。它像一颗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岁月里,成为流传最广的重阳诗。
7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在重阳的盛宴上,满园金黄的菊花绚烂绽放,其中却有一丛洁白似霜,格外醒目。就如同此刻的酒席,白发的诗人置身于青春年少之中。虽已年老,却毫无暮气,这份洒脱令人赞叹。在这重阳佳节,以菊为伴,尽享人生,可谓最洒脱的重阳。
8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
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香坠。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在李煜的笔下,冉冉秋光无法留住,满阶红叶已至暮时。又逢重阳,登台远望,唯见香坠。紫菊香气飘满庭户,晚烟笼罩着细雨。新雁的咽寒之声,勾起愁绪。对于李煜而言,国破家亡,此重阳满是愁恨,恰似一江春水,这是最愁恨的重阳。
9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时节,秋影倒映在江水中,大雁初飞。杜牧与友人携壶登上翠微山。尘世烦扰,难得开口欢笑,那就把菊花插满头尽兴而归。只管以酩酊大醉来酬答这佳节,不必因登临而遗憾落日余晖。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在牛山独自落泪。此诗尽显最旷达的重阳心境。
10
折桂令·九日
元·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张可久这首小令既写了“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综观全曲,一个“思”字贯穿全篇。诗人由眼前实景写起,触景生情,忆往昔欢乐事,更平添了思乡之愁,最后,以景结情,回顾漫漫天涯路,抒迟暮思归之情。此小令语言清丽,对仗工整,特别是巧妙地引前人诗词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蕴藉之美,堪称元曲中的精品。